厦大研支团开学第一课与宁夏学生探寻蓝色海洋

 

2022-09-06 14: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杨光耀 林芊颖)“好吃的海蜇皮,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呢?”“海底动物的生存有哪些巧妙的策略?”“浮游生物的爸爸妈妈是谁?”为助力科普赋能“双减”落地实施,宣传普及海洋科学知识,近日,厦门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通过云课堂的方式,为宁夏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和永宁县的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5000多名支教地学生们与2000公里外的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厦门市槟榔中学的师生们“面对面”、云互动,直播连线“嘉庚”号科考船,一同开启“探寻蓝色海洋的大家族——浮游生物”的奇妙之旅。

  本次直播课由厦门二中生物老师周英鹏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杨位迪老师主讲。在他们的带领下,支教地的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上实验室”中,见证了科考人员从下网、起网、冲网、收集样品到加固定液的浮游生物取样全过程。在体视显微镜下,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观看直播的同学们纷纷为浮游生物美妙的身体结构所震撼。

  在长达一小时的直播中,支教地学生还通过连线的方式,与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戴民汉进行了交流互动。“为什么显微镜下的活体浮游生物标本的颜色那么鲜艳呢?”“如果我考上厦大,也有机会参加嘉庚号的科考工作吗?”戴民汉一一解答了他们的疑惑,让孩子们对海洋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宁夏永宁县闽宁中学学生何玲在看完直播后表示:“今天的这堂直播课让我与大海进行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看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见过的东西,还能和在厦门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将来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海洋的奥秘,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的教师李风刚表示,这次线上直播活动是对生物、地理课堂教学的一次延伸和创新,激发了学生们对海洋与科学的兴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学生们对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的认同,帮助宁夏孩子开启海洋科学教育的大门。

  据悉,“嘉庚”号以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命名,是一艘3000吨级的远洋科考船。本次“嘉庚号海洋大讲堂”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让科考船再次“驶入”厦大在宁夏的支教地学校,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南强名师云讲堂”课程的形式和内涵。

  作为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创新“互联网+支教”模式的实践探索之一,“南强名师云讲堂”已走进宁夏、新疆、西藏孩子们的课堂,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共设计了8期特色课程,涵盖疫情防控、航空航天、法律保护、量子科技、音乐鉴赏、经济学原理等前沿知识。下一步,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将进一步发挥厦大特色资源和学科专业优势,持续加强校地联动,打造“云端金课”,助力实现“山海教育相连”。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