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2 16:1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内蒙古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托克托县分团的五位同学踏上了支教的征程。虽然作为内蒙古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来说,我们并不是初来乍到,但是作为即将赶赴新的支教地的五个人来说,托克托县仍然陌生而又充满新鲜感的地方。
面向西南,车行数里,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位于托克托县工业园区的明德小学。作为第一届来到托克托县支教的我们,刚到学校便受到了来自托克托县政府、开发区以及所在学校各为领导及老师的热烈欢迎,这让初来托县的我们感到了一种如家的亲切和温暖。
我们所在的明德小学是新营子镇第四小学,学校坐落于托克托县工业园区明珠广场西侧,与学校以南的幼儿园南北相对,是工业园区打造的服务开发区员工子女教育的重点工程,能够为周边生活的工人及村民子女带去知识,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欣慰。
九月三日是我们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老实说初上讲台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上午,办公室的老师们被我们问了个底朝天,从教案到上课,从教学方式到作业,各科的老师都面面俱到的给我们以提点,经验毕竟是经验,有了老师们的帮助,新老师们的第一节课都完成的比较顺利。话虽如此,面对孩子们浓重的地方话、调皮好动等一些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让我们略显狼狈。为了尽快消除我们在教学上的不适应,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特意给予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除了安排我们和学校的老教师学习外,还时不时带领我们到县城的其他学校听课学习,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每个老师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公开课也整装待发,等待学校的检验。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支教团的老师们还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承担起学校的日常工作。
明德小学是一所位于开发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较于县一级小学相对薄弱,但是在小学校长的主持下,经过长期以来的摸索与积淀,明德小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国学特色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一些中华民族的精粹重新成为了学生诵读学习的课文。下至一二年级,上至五六年级,孩子们摇头晃脑都能背诵一二。来到小学的第一天,五位老师就被这种浓郁的国学学习的校园文化深深地吸引,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国学底蕴与积淀,学校还特地申请了特色学校建设,而我们五个也在校长的带领下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中,在几天的工作中,支教团的成员将学校几年以来国学教育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汇总,从国学教育的领导组织构建再到国学校园的布置,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利用空闲时间,帮助学校进行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尽管工作十分繁琐,但是在为期几周的工作中,支教团的老师们深刻的体会到国学学习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启蒙教育而言,更是为人生贮藏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不仅仅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孩子们学习经典古文,同时也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进行自我充电,为人师表。
在明德小学为期一个月的生活中,我们更是感到了家一般的亲切和温暖,初来小学的几个星期,老校长数次邀请周末留校的我们去家中吃饭,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种浓郁的家的味道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老校长更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跑前跑后,支教生活虽说不易,但是学校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却让我们每个人心里为之感激。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转眼间,一个月已经过去,虽说时间不长,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收获了许多同龄人不曾体验不曾经见的经历,教学、学校日常工作、志愿服务、学生心理辅导、集体生活、同孩子们一同游戏这一切的一切都镌刻在我们的青春履历中。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选择了奉献便只顾风雨兼程。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