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大研支团:用爱用心种下希望的种子

 

2022-10-28 14: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金秋八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12名成员怀揣理想与信念,奔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和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两个服务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从学生到老师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如今,研支团成员已经在服务地度过了2个月的支教生活。他们从新生报到时的手忙脚乱逐步蜕变到现在站上讲台有条不紊。他们在支教岗位上勤恳工作,用爱种下希望的种子。

  当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研支团成员雍仕航感受到孩子们目光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化作了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婉转悠扬的葫芦丝教学……校园里的簇拥,教室里的问好,变成抽屉里塞满的小纸条,无不表达着孩子们对他的喜爱。雍仕航表示,要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点亮一盏灯,用光和热照耀他们前行。

  研支团成员丁笳鑫慢慢与孩子们熟络起来,她很幸运能够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对我充满了好奇,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我想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课本上的知识也好,外面的见闻也好。”丁笳鑫相信,这是一场特别的相遇,也是一份双向奔赴的喜欢。她希望在这一年的时光里能够尽己所能,让孩子们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去追寻他们心中的梦。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学生时的激动与欣喜,第一次上课时的局促不安,第一次带学生吃饭……如今的王姣姣已经褪去了当初的青涩变得淡定从容。从只盯着课本内容的授课,到文学兴趣的素质培养,研支团成员贾祎凡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他要与九十三个少年一起学习,留下一生难忘的回忆。

  随着时间流逝,研支团成员李雪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在心中慢慢滋长。“一年级的娃娃们生性好动,他们喜欢满校园的奔跑玩耍,也喜欢整天乐呵呵地跟在我身后,用稚嫩的声音喊老师,把糖果塞到我手里,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李雪认为,在这里她收获了美好的相遇和自身的成长。

  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慢慢融入;从下定决心要树立威严到一下课和孩子们热聊开心事……研支团成员朱梦玉表示,作为班主任总有操不完的心,但是跟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的天真、纯粹、善良总能让她变得积极向上,动力满满。“很幸运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很幸运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留下了一份记忆,愿我们一起快乐成长!”朱梦玉说。

  回想起第一次走上讲台被四十多双眼睛注视着的那一刻,研支团成员谢海明表示,他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激励着他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课间,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带着疑问的学生。谢海明说:“我希望自己在这里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服务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南学校的研支团成员陈博雅,从一名坐在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一位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两个月里,第一次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围着她询问科学问题,第一次因为孩子们的小小进步而倍感激动,第一次因为学生不按要求完成任务而失望生气……陈博雅表示:“我感受到自己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心中的‘诗和远方’,因为有了这群孩子们,我感到无比幸福,浑身充满了力量。”

  来到马畅初中两个月了,研支团成员申锦超已经习惯了这里早六晚十的生活。曾经能睡到十一点的他现在早上六点就能自然醒。他表示,每当听到学生们说“老师,这个单词怎么读呢?老师,体育课可以打会篮球吗?老师,啥时候开班会?”,心中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一定全力以赴,为孩子们插上希望的翅膀,助力他们展翅飞翔。”申锦超说道。

  “既然做出了支教的选择,那总要留下些故事、做出些成绩来的。”两个月的支教生活,研支团成员吴晓雪已经从初次站在讲台上的紧张小心变得游刃有余了。她说,“当我看到那个趴在桌子上睡大觉的男孩如今能仰着头认真听课的时,我彻底明白了支教的意义。”

  从大学生到一名支教老师的角色转换,让研支团成员许佳诺更了解了西部的基础教育事业,也更加热爱这个事业。她负责教授七年级英语,在课堂上逐一纠正孩子们的发音,曾经带有方言口音的单词,如今读起来发音愈发标准。她说:“看着孩子们纯真而又好奇的眼神,我真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幸福着,努力着!”

  初次见面,生性好动的孩子们给研支团成员田沛飏上了一课。能否管理好这些孩子,她心里有些担忧。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当初的担忧早已烟消云散,如今,孩子们上课时的认真,课后作业完成后得到奖励的喜悦,跳舞时的自信,都让田沛飏满怀欣慰。

  “躬耕三尺讲台,守望满园花开”。崭新的一页已经翻开,在未来的时间里,西安建大研支团成员们不断打磨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做服务学生的筑梦人,让青春在祖国西部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