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手记:肖世清——山村小学的守望者

 

2016-12-06 10:5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近日,我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跟随着支教地槐中小的校领导一行走访了位于陕西省洋县槐树关镇南部山区,距镇中心小学有20来公里的洛川完全小学。

  学校位于大山之间,交通极其不便。前些年,这里生存条件差、生活艰苦,由于出行困难,孩子都在本地上学。近些年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加之学校撤并,高年级学生都到了镇中心小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洛川完全小学只保留了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2009年,原来在这里工作的两名教师相继调走,这里的十多个孩子一下子陷入没有教师的困境。大多数老师也不愿到这里来,当时正在另一学校任校长的肖世清老师怀着一颗对家乡孩子的爱心,回到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工作。50多岁的肖世清,1979年当上民办教师,1999年招转为公办教师,在乡村小学默默坚守了30多年,他成为了这所小学唯一的一名老师。

仅有两间教室的洛川完全小学。王思思 供图

仅有两间教室的洛川完全小学。王思思 供图

  我们走进在两间简陋的教室里,16个学生按照学前班和一年级、二年级这3个年级划分成3大方块坐在一起,一切布置得井然有序。在教室的两侧和后墙上,孩子们自己办起了学习园地,写着古诗,画着小动物,还有手工制作。洛川完全小学是一个有三个年级的复式教学点,肖世清要承担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样样不少,每天都要上七节课。

肖世清老师正在给学生教学。王思思 供图

肖世清老师正在给学生教学。王思思 供图

  下课后,我们和肖世清老师进行了简单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肖世清老师七年来,他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读书,他逐个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学习和家庭生活情况,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保证了村里所有适龄儿童走进校园。肖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在全镇领先,一些在外就读的孩子也纷纷转回来了,学生数由当初的10名增加到16名:学前班4名,一年级5名,二年级7名,偏远的村小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来往洛川村的是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遇上降雨下雪,山路泥泞不堪。秋季开学一赶上雨季,100多斤重的书本等学习用品硬是从几十里外的镇中心校挑回学校。学生放学就得往回送,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送完学生回校常常是七、八点钟了。肖老师的家离学校只有3里路,但他每天必需住校,保证学校电器等财物的安全。星期天吃过中午饭还得早早到校接学生营养餐料,一周只能在家待一天半,家务农活和照顾老人的事全都留给妻子。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打扫卫生外,中午还得给孩子们做营养餐。16个孩子的中午饭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好,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他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在学生到校之前就准备好当天午餐所需的食物,他的妻子每天十点半准时到校给孩子们做饭。“今年学校才通了自来水,之前,吃水要到下面的沟里挑,一个来回就得20分钟。过去每天要挑5趟水,把缸装满,才满足一天的用水。”提起过去的事,肖老师如数家珍。

图为在简陋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生。王思思 供图

图为在简陋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生。王思思 供图

  如同一支红烛,他35年如一日,燃烧着自己,照亮山区学生成长路,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出一曲感人的乡村教师之歌,“只要教学点还有一个孩子在,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洛川完全小学的走访,西建大研支团成员表示获益匪浅。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们应该肖世清老师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中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为基层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坚守三尺讲台,不忘初心,在祖国西部挥洒青春的汗水,灌溉出梦想之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支团 王思思)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