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7 10: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周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届毕业生,“西部计划”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暨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正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马畅初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很荣幸今天能够代表仍在支教的2名战友,来和在座的各位分享我们的故事。
周洁参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身边的青春榜样事迹分享会
我们支教团共三人。我和康路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冯彦妮来自内蒙古。来自不同地方,却因支教团而相识相知,这让我们欣喜而幸运。从入选至今,我们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生活上我们相互照顾,工作上不断交流,思想上彼此分享,把教学、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特别是唯一的男生康路,所有的重活累活成了他的主攻对象。同舟共济的日子,一起分担的时刻,都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2013年9月2日,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穿过一个个隧道,历时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期盼已久的目的地——洋县马畅初级中学。一下车,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格外新鲜。支教地位于洋县最西边,地势相对平缓,满眼的绿色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舒心。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有了新的称呼“老师”。
9月4日,我们走上了讲台。带着母校的殷切希望,怀着青春梦想,我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体验着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
登上三尺讲台,初为人师,面对由学生到老师角色转变,我们慢慢地去适应、去调整。初中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但是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对我们的确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工作。我们是非师范类专业,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很多知识不能在课堂上详细、清楚地讲述出来。因此,一有时间我们就虚心地向学校的同事前辈请教,边听课,边模仿,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备课时间远远超过一节课,我们努力严谨地做着这些工作,希望最大限度地讲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
在支教地,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同时兼任班主任。既要钻研教学,还要学习如何管理班级。
英语对农村孩子来说,可是“老大难”。由于基础薄弱,语言环境缺乏,硬件、师资力量不够完善,学生的英语大多停留在最低水平,许多学生连最基础的单词都不认识,更别提听说读写了。根据实际情况,我和其他老师商量决定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每一节课大家以游戏方式学习课文,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电影欣赏、英文歌曲、小型表演、英语朗诵、英美生活及文化也成了我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个月的感化熏陶,学生逐渐愿意、乐意并主动走进英语学习中。付出终得回报,几次考试我所带的两个班英语成绩总是在年级中遥遥领先,并在全县统考中名列前茅。
同时,我还需要兼顾班内同学其他科目的学习。为此,我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组建了学习兴趣小组,请各门功课的优秀学生定期给全班介绍经验并讲解难题;在班内实行“手拉手”互助学习小伙伴制,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督促和帮助;其次,与各任课老师积极交流,寻找突破点,全方位的为学生提高成绩想方法。经过努力,学生们把不被重视的副科成绩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由及格上升到优秀。
刚开始,冗杂繁琐的班主任工作的确让我无从下手。按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天早上7点必须到岗,检查出勤,督促学习;中午和学生一起在教室吃午餐;稍作休息,又要开始午自习,课间仅有的休息时间还要处理繁琐的班务。七年级是刚入校的新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系统的习惯养成教育。刚开始的一个月,自己忙得晕头转向,加上学生许多习惯还没养成,各种小毛病坏习惯,而刚当老师的我还没学会“假生气”,每次批评教育完学生,我自己还要生气好久,有时甚至被特别难处理的事情气到一个人默默地哭。好在,我遇到了善良热心的校长和教导主任,他们对我始终抱着最大化的信任,我们的教导主任时常鼓励我说:放手去做,有问题我来解决。在他们的认可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学会了更好地讲课,学会了有效地管理班级。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早晨六点条件反射地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班里跟早读,检查出勤、安全,与学生一起出早操。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每天的生活都紧张充实,富有节奏。
我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集体荣誉感的凝集,为此,我特地让孩子们手工制作装饰品来布置教室,买来绿植来装点教室,孩子们主动提出要设计班级标志和口号,设计定制班服,自发组织元旦班级文艺演出,设立班级公约,植树节以班级名义植树等集体活动。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他们也为班集体而骄傲。
说到这里,我想说几个令我记忆犹新的故事。
身边的青春榜样——周洁
班里有个孩子从小就患有肾综合征,因为不想让同学和老师觉得自己特殊,孩子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病情严重,他才主动写信告诉我们。由于病情严重和许多病发病症,这个孩子只能在家里自学。这个学生家庭情况并不乐观,几年前妈妈因为贫穷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被疾病困扰,家中还有今年即将升入高中的姐姐。这所有的重担全部落在孩子父亲一个人身上。为治病,孩子父亲东凑西拼,至今已花去10几万元。父亲每隔一周需要带他来西京医院检查,由于没有便利的挂号方式,检查前一周父亲必须自己先跑来医院挂号,从汉中到西安,就交通费用就成为一大笔开销。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便开始和学校同学、老师以及社会公益组织联系,想为这个家庭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周末有时间我就去帮他复习功课,和他聊学校有趣的事,孩子明显变得开朗了许多,每次到了要去补课的时间,远远地就能看见站在路口等我的小身影。孩子家长特别感谢,每次走时都要给我带点东西,都被我拒绝了。上次孩子父亲坚决要我带点自家地里产的红豆,一路上提回来,手里心里都沉甸甸的。
记得刚开学班里有个孩子学习不专心,上课东张西望,跟别的学生打闹,严重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学习。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父亲刚因工去世不久,母亲为给他正常的生活,50多岁的年龄还坚持去附近的砖厂搬砖,一个人扛下了家里所有的活。鉴于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可他没有一丝好转,好几次有同学在日记中反映他的问题。有一次上英语课,他又各种不安宁,我特别生气,就请家长来学校,我郑重地告诉他妈妈:“这个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你还是让他回家替你分担点生活压力吧”。他妈妈流着泪使劲地为他求情,他漠视着一旁的泪流满面的妈妈没有一丝悔改内疚。知道情况的老师还在旁边劝我,让我再考虑考虑,毕竟他的情况特殊。我为他的不争气恼火至极,坚决让他回家,走之前我对他说:“让你回家第一个原因是为你妈妈,因为你不懂得体谅,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一个人的心苦;第二个原因是为你爸爸,因为你不是个男子汉,不能替他照顾好妈妈。”这个学生瞬间豆大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我看到这情形自己也哭了。
一周后,他妈妈送他来学校,我让全班同学投票表决是否答应让他回来,我给班里同学说:“孟龙兴调皮捣乱是事实,可也为我们做了许多事,大家好好考虑再做决定。”结果全班全票通过让他继续回来。看到这些孩子抱着妈妈大声地痛哭,临走时,他妈妈对他说,给老师鞠躬。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胡闹了,尽管学习还是吃力,可也能看到努力的样子。
一个月后,学校重新划分班级,这个孩子不巧被分到别的班级。其他学生都因新班级兴奋不已,只有他一个人抱着所有课本蹲在办公室门口等我,走出教室我看到他,他也看到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回事眼泪就涌了出来。我给他嘱咐:“到新班级要听老师的话,回家多给妈妈干点活,有什么事来找我”。平时就不善表达的他噙着泪水走去新班级。后来,孩子一到放学就来找我,邀请我去他家玩。一次,我出操回来,他塞给我一个大包就跑开了,我翻开一看,原来是一包洗的干干净净的樱桃。
志愿服务的过程有苦,更有甜。孩子们平时都叫我“老班”,每次看到我走到楼道,教室门口把风的学生给里面喊道:“老班来啦”,然后全班就迅速保持绝对安静状态,这种可爱的情景看得我好气又好笑。
周洁
教学之外,我就抽空和孩子们聊天谈心,因为年纪相差较近,很快我们就彼此间培养起了默契,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下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宿舍、办公室、操场这些场所成了我们经常“聚集”的地方,他们的好奇、天真、可爱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童趣。也因为他们的纯真带给我诸多感动: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收到了学生送来的塑料“鲜花”;他们私下里偷偷为我策划生日会;每天有学生主动给我们打可以饮用的纯净水(因为当地水质偏重,长期饮用会得结石)。
跟孩子们相处越久,泪点也变得越来越低。孩子们在作文中这么写道:我们的老班,个子不高,很爱笑,从不对我们凶,经常照顾我们,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像老师跟学生,更像朋友。看到这里心里暖暖的。支教的日子里,遇到不开心的事,我就去班里,有一群孩子围着,我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孩子们的开心和无邪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也因为他们变得越来越坚强。
学生知道我们只待一年,常常会试探性地问:老师什么时候走?走了还回来看我们吗?老师把我们这级带到初三再走吧!后来不知道哪天开始,全班的奋斗目标就是给我拿第一。
元旦学校举行拔河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孩子们使尽了全力得了第二名,回来后个个都沮丧着脸不开心,也没人说话。我给大家宽心说:重在参与,咱们不仅参与了还拿了奖,多开心的事啊。可孩子们却哭着说,老师我们没给你拿到第一。
运动会的时候,参加项目的学生结束比赛总是第一个跑到我旁边说:老师,我给你拿了个第几名。有个孩子前期训练脚扭了,本来打算弃权,可听裁判说弃权要扣班级总分,他硬咬着牙跑完了800m,回来脚都肿成包子了,我不了解情况,责怪他好逞强。旁边学生就替他说道:老师,他是怕影响班级成绩,怕给你拿不到好成绩。听完我心里一阵心酸。
单纯的孩子们为了让我高兴,努力地做事,努力地学习。到现在,年级第一名在我们班,最整洁的教室是我们班,最懂事的孩子们也在我们班,为此我感到特别特别欣慰。
我们支教团在学校也积极发挥自身潜能,努力给学校和学生们带来新鲜。我们组建了学校第一支文学社,定期举办文学分享会;经校团委和建大附小附中联系,让两地学生一起读书交友,分享快乐;有时间,我们也尽己所能,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主持和各项运动;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外面的世界的大门。
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办公室,每一位老师对我的问候和关心,时不时的问我,饭吃得惯不惯,上课累不累;办公室里的刘芬老师在适应整个过程中给与了我极大的帮助,我们常常一起谈心,如姐姐一般的她总能给我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政教处的白敏主任,经常在工作方面给与我诸多提点。这里的老师们同样有着淳朴的品格,待人热情而真诚。因为他们,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因为他们,我们支教生活中增多了无限绚丽色彩,和他们相处的短暂岁月,早已深深的印在我心里。
不觉间,我们的支教生活悄然接近尾声,在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几个月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淳朴自然的快乐气息。在这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已经成为这段时间以来最骄傲最自豪的事情。
一年的时光,我欣慰自己身上已经拥有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坚持:坚持奉献青春,坚持奉献激情,坚持用一年的时间做这件一辈子难忘的事。一年的支教并不漫长,只要和孩子们一起,总能感到心底流淌的幸福。在洋县这片土地上,无数的第一次构成这支教生活的温暖记忆。此刻,我会加倍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努力把知识、信仰,还有我们的欢歌笑语留在这个地方。
每次晚上看完书,从办公室回宿舍的路上,抬头就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星星,我想,也许很多年后,我会忘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可是一抬头就能看到的这光亮我会永远记得,就像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支教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与记忆。这一年,我收获了责任,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终生难忘的情谊,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航向。一年的支教生活,就像是一把大筛子,筛走了残渣,留下了精华。也许未来还有无数种可能,但至少现在我还幸福地享受其中。
朋友寄来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将最美丽的青春,播种在最纯洁的土地上,不是最伟大的,却拥有最美丽动人的心灵,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是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回忆的,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值得回忆。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用火热的青春去实现更多人的梦想!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们在油菜花海等你来!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