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泰森:行走在支教路上用付出收获希望

 

2013-12-30 11: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茫茫大西域,匆匆岁月短。天山脚下住半年,只道光阴快。
  风雪地上霜,西风百草折。一腔热血报国来,已过半载时。————题记

  前言

  看到那白雪皑皑的天山下,操场上的足球场上早已沾上白霜,宿舍旁的桦树也已枝零花落,让我想起来时的绿树成荫和花果飘香。而无疑这也在提示我,半载光华已尽。半年在这个小城转了一轮,而我身边的一切却是一如来时,不同的是自己已经感受不到与这片广袤的隔阂与间隙,心头陡增了许多感动。这种感动,有对于这片厚实的土地的,自然,也有对于半年来相处的这些可爱的人的。不管怎样,与这个小城的缘,不只在这半年,而在人生以后的许多岁月里。总之,回望着来时的路程,我很庆幸能够走到这边辽阔的大地上,很庆幸能够走在这条教书育人的路上。

  支教情节

图为对外经贸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何泰森正在讲授地理

  大学期间,我曾作为学院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前往京郊的农民工子弟小学进行支教,第一次接触到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心中荡起了不小的涟漪。大二的寒假,我就参加了惠禾三农协会组织的河北下乡支教活动,当时担任副队长,负责15人小组的财务、纪律、日常记录,最后主动担纲负责文艺汇演的安排。我还记得参加汇演的那些孩子冒着寒风坚持来上课,举手投足认认真真地学节目的神态,童稚纯真的眼神给我莫大的震动。没有喇叭,我们就用嗓子喊;没有道具,我们就用手脚比划;没有台本,我们就用笔抄在手上……我心疼于他们没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也心痛于缺乏更优秀、更丰富的师资和设备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那种对知识求而不得的渴望让我揪心。那次支教回来,我心里就有了模模糊糊的念头,希望能够再去到像这样的地方,帮到像他们那样的孩子们。终于,机会来到了我的面前,我通过了层层的选拔,成功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行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并担任团长。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