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情怀:我们互相在对方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2022-10-10 09: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种下知识的种子

  三江汇流处,茶马古道旁。2020年7月,我来到了革命烈士赵一曼的故乡,五粮液之都——四川省宜宾市。酒酿、烧鸭、桂花…沉浸在南方小城独特的地理符号中,当地的老师们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妹妹你到哪个儿啦?”“李老师还吃得惯不?”

  开学前3天,根据学校安排,我承担起七、八两个年级共6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本就不是专业出身,又面临着八年级地理结业考试的压力。学校为我分配了一个带教教师——罗龙老师。在去年之前,他是学校里唯一固定的地理老师。刚一见面,师傅就给我泼了冷水:“李老师,你能顺利把课上下来就是万幸,你别有压力。”

  师傅的话让我思考,他们真的这么差吗?我不信,也不服,偏要试一试。

  我坚持听师傅的课,学习讲课方法,搜集各个平台的网课资源,吃饭时的“下饭综艺”变成了“北京市空中云课堂”。随着对知识点愈发熟悉,我逐渐形成自己的讲课思路,有学生们对我说:“老师,我都快要放弃地理了,上了您的课我突然觉得地理又有希望了!”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后来,我成了他们的导游,给他们介绍这个世界,日升月落四季轮转,海陆变迁可触可探,远方的坦途和海不再陌生。

  我的一位八年级学生,一个爱偷懒又极聪明的小男孩。有一天上课,讨论到以后期待定居的城市时,他跳起来说:“老师,我想去曾母暗沙!”当时我有点生气,又在哗众取宠啦!他却接着说:“因为曾母暗沙是我们祖国的边界,我以后想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将士。”没错,中国的最南点,海南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刚刚给他们讲过的知识点,不经意间和他的梦想触碰了。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军人,课桌上还贴着军队的规范守则。

  种下爱的种子

  然而,并非所有的课程都进展得顺利。第一次给八年级上课,课前,一个身材矮小、面相机灵的小男孩走到讲台前,侧着身子用黑溜溜的眼睛审视我:“您好,您是哪位?”颇有小主人的意味。“我是你们的新地理老师。”

  上课时,坐在后排的一个男孩不停地讲话,我严肃地对他喊道:“你起立,读一下这一段课文。”他听话地站了起来,却大声地说:“老师我不读。”“老师让你读一下这一段文字。”他冲我坚定地摇摇头。“你没听到我讲话吗?读一下!”“我就不读!”这是我第一次当众受到正面顶撞,“硬碰硬”不是最佳的选择。

  课后我找到这个男孩,计划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读呢,是不是不尊重老师?”他的回答却在我意料之外:“不是的老师,我只是从来没有读过,太害羞了。”是啊,我从未考虑过他的内心活动,擅自把他定义成了不尊师爱长的“坏孩子”。

  随着和他们深入接触,我发现许多孩子们的性格、认知、处事方式,都与他们的家庭密切相关。

  他们处在青少年时期,正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于我而言,要做的不仅仅是用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还要在他们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渐渐地,我成了他们的朋友。

  种下梦想的种子

  2021年的寒假,我们早早订好了返乡车票,可是由于新冠疫情反复,1月9日,政府发出“就地过年”倡议。

  当天晚上,我和支教团其他小伙伴一起坐在沙发上,大家低着头,百感交集。想回家吗?想。很想回家吗?是的,很想。可是一旦返乡,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的安全又直接牵涉到整个学校3000多名师生的安危。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是志愿者、是教师”,与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教学校桂溪初级中学商议后决定,就留在南溪过年。我们退了返乡车票,将已经整理好的行李箱推进床底,我和姥姥通了电话,她一直在数着日子盼我回去。

  在南溪这座南方小城,和队友一起过新年是很特别的体验。如果说城里的春节像一壶茶的话,那么乡村的春节就是一坛酒,比起城市要热烈醇厚得多。

  地域不同,过年的饮食是不同的。年夜饭变成了各地区的融合菜,有甘肃的羊肉汤、兰州拉面,山东的煎饼、咸鱼、香肠,哈尔滨的红肠、干肠、大列巴,四川的腊肉、腊肠、酒酿…...

  最难忘的还是过年前的赶集。我们队长是宜宾本地人,住在宜宾的农村。因为我们不能回家,他主动提出陪我们一起过年。腊月二十九一早,他骑着电动车载我,一起去采买年三十的食材,说是要选一只家养的老母鸡,现杀了做白切鸡,滋味才是最鲜嫩的。

  集市上很是热闹,地上摊放着新鲜的莲藕,个头不大,还沾着泥土。瘦削的老爷爷抱着大白菜,好大的一颗,个头高、颜色绿,老爷爷举着倾斜的秤砣:“一块五要得不?”十字路口的中央,奶奶脚下放着一个大竹筐,几只肥硕壮实的老母鸡立在竹筐旁。队长拎起一只鸡:“这个好多钱哦?”“18元一斤。”说着,他拎起其中一只个头适中的掂了掂,用手在母鸡的肚子处揉搓了几下,冲我使了个眼色“应该是家养的没错。”

  在面食店,我们称了些饺子皮和抄手皮。说来奇怪,他这个南方人会包抄手却不会包饺子!我们一起做年夜饭、贴春联、大扫除、看春晚,聊聊这一年的得失,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会是什么,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夜晚,队友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在寒冬中歌唱春天。

  过年期间,我们参与了南溪区融媒体中心的拍摄活动《妈妈,今年我不回家过年》。

  其实,和我们一样,有很多在外务工的人也因疫情无法返乡,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错失了一年中唯一的团圆。于是,我们和中国青年网合作,开展了“留守不孤单,有爱就是团圆”的家访活动。

  离别之际,我教授的6个班级,均以地理单科优生数、总排名位于前列,为我的教学生涯画上了句点。在为学生准备最后一课时,我放下了老师的包袱,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你有男朋友吗?”“老师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我从自身经历出发,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过分关注容貌,关注学习;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

  当学生问我:“老师我们还能再见面吗?”虽然心中有很多不舍,我还是对他们说:“老师不能永远陪着你们,我们都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那就各自努力,希望与你们在顶峰相见吧!”虽然我和他们的相处只有短短一年,但知识、爱和梦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漫长的人生路上熠熠闪光。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教学相长,这一年里,孩子们的进步、乐观、努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我无数次地思考:我为什么要来支教?最初的想法是:我想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其实,在基层工作、在乡村支教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太多,参与研究生支教团,和志同道合的朋辈伙伴共事,在三尺讲台上挥毫笔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与平台,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是我生在这个时代的幸福,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是我的追求,这一切也都化作信念的种子播种在我心里,成为我人生路上前行的动力。

  (作者:李宏姗,哈尔滨工业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