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支教团新疆队:三尺讲台共筑支教梦

 

2013-12-19 11: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实践课上书写孩子未来

  孙筱逸,女,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青河中学,担任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手工兴趣制作社团负责人及指导教师。

  孙筱逸出身于教师家庭,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她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进入师范院校学习教育类专业,对她来说这一直是一个遗憾。2012年9月,当她获悉校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面向09级本科生招募支教团成员,她第一时间向学校团委递交了申请书。10月,经过层层考核与选拔,孙筱逸凭借她在大学四年期间优异的学业成绩、丰富的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经历和一颗成为人民教师、服务祖国边疆的决心深深打动了评委会成员,顺利入选校研究支教团。

  2013年7月,孙筱逸和研究生支教团其他4名同学经过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之旅,终于到达目的地乌鲁木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接受团中央为期一周的志愿者专项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文艺演出、集体观赏电影等形式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发展情况、就业形势等方面走近新疆、了解新疆。培训结束后,孙筱逸与16名其他青河县志愿者在地区团委负责人陈作斌的带领下前往服务地——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终于实现了在她讲台上挥洒青春,书写孩子们未来的梦想。

  2013年8月末,刚开学孙筱逸就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学校安排她担任八年级综合实践教师。来青河县之前,学校一直将青河中学分队成员按照高中科任教师进行培训,所以听说即将面对的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稍显叛逆的初中生和从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综合实践”课,孙筱逸坦然承认,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也确实存在心理落差。但是天性积极乐观、热爱教师岗位的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这项挑战。

  由于国家在2006年才在全国中小学普及开设综合实践课,孙筱逸和其他支教团成员在学生时代都没有上过这门课、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且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灵活没有指定内容、没有限定教材,她表示刚接触这一门课程的时候“有点懵”,课上应该讲些什么、课程应该以什么形式展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究竟要学生达到什么样水平,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未知。可是,孙筱逸很快把这些未知和挑战转化成了学习和提高的动力。通过与教研组老师交流课程设置、上网查阅课程要点、观摩其他授课老师的课堂流程,她逐渐找到了这门课程的“门道”。综合实践课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它是以学生亲身体验、直接实践、集体合作为基本教学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熟悉这门课程后,孙老师独立准备了生活中的音乐、营养早餐我做主、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等课程,还结合课程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学生汇报展示、制作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孙老师的综合实践课以其贴近学生生活、授课形式活泼、课堂参与性强等优势,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喜爱。

  孙筱逸在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手工制作:绣十字绣、做DIY模型小屋、折纸……其他支教成员笑称她是“爱做手工的孙老师”。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孙老师发现学校很多学生对手工制作感兴趣,但学校缺少一个平台来发掘学生在动手制作方面的特长。一个灵感让她激动不已: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一门课程呢?于是,开办手工兴趣制作社团的念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经过细致的考虑,孙筱逸向学校提出成立手工兴趣制作社团的申请,这个想法学校十分支持,同意孙筱逸作为指导教师成立手工兴趣制作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学生们纷纷表示孙老师的课程非常新颖,学到了很多有趣的制作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相信在孙筱逸的努力下能够使学生的手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力得到提高。

  支教生活平凡而丰富,琐碎却快乐,孙筱逸将会以一份执着的信念、一片真挚的爱心实现她的诺言:用知识与真诚,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