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4: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在贵州省金沙县第十小学,贵州师范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东旭完成了一个月的支教工作。一份意料之外的“闷闷不乐”,让他读懂了支教里最柔软的羁绊。
一个月前,当张东旭背着行囊踏入金沙县第十小学时,一份“特殊任务”摆在了他的面前。四年级(2)班的数学老师休产假,学校希望他能临时承担起该班的教学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科学、信息技术、体育课的教学工作。
张东旭带领孩子们上体育课。张东旭供图
“一个月,咬咬牙就过去了。”张东旭这样告诉自己,毕竟四门课的教学工作强度不小。白天,他要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知识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在科学课上带着大家动手做实验;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孩子如何整理和收集身边的数据。晚上,他还要批改一摞摞作业,琢磨第二天的教案。那时的他,在梦里都在思考着如何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在体育课上动起来。他每天都在盼着数学老师能早日休完假回来,让自己“松口气”。
可日子哪会按着他的计划走。好在忙碌的同时,孩子们给予了张东旭许多暖意。课后,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张哥”;教师节时,孩子们把攥得温热的手环和小花塞进他的手里;科学课上,大家围着土壤里的小昆虫,欢呼着:“张老师,你快看”;体育课上,孩子们拉着他一起跑、一起笑。这些细碎的瞬间,悄悄把“临时代课”的责任,酿成了他对孩子们的“牵挂”。张东旭渐渐地习惯了课间被小脑袋围着问问题,习惯了作业本里夹着的小画,习惯了听到“张老师”“张哥”时心头的暖意。
张东旭与孩子们在办公室开心交流。张东旭供图
一个月的期限如期而至,数学老师回到了学校。当张东旭得知,接下来,他只负责四(2)班体育课的教学工作时,他愣住了。曾经期待的“轻松”真的来了,可他的心里却空荡荡的,像缺了点什么。那天下午,张东旭坐在办公桌前,红笔悬在作业本上半天没落下。以往这个时候,他的桌上该堆着一摞数学本、科学实验报告,现在却只有一页薄薄的体育测试成绩表。门外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门口,却没看到有人探头,也不再听到孩子那句熟悉的“张哥,这道题我不会,能再给我讲讲吗”的声音。他路过四(2)班的教室时,里面传来熟悉的讲课声,只是孩子们口中的老师,已不再是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支团的队友们也发现了张东旭的表现有些反常:话少了,笑容淡了,连往常和大家分享的课堂趣事也消失了。直到那天,他坐在办公桌前说:“唉,我怎么内心空落落的,感觉好舍不得他们呀!”队友们这才明白了,张东旭的“闷闷不乐”,是一场关于“告别”的戒断反应。他不是戒不掉忙碌,是戒不掉被一群孩子需要的充实,是戒不掉作为“四(2)班临时守护者”的那份专属联结。
周一的体育课上,班里的体育委员攥着张东旭的衣角,小声问:“张老师,你还会给我们上数学课吗?我们想要你和数学老师一起给我们上课,这样我们会学得更好啦!”张东旭蹲下来,揉了揉孩子的头发,眼眶突然湿润了。他明白,在这一个月的时光里,他把知识揉进了孩子们的日常,孩子们也把最纯粹的温暖刻进了他的记忆。这一刻,他读懂了支教的意义,支教是一场他和孩子们的双向奔赴!
孩子送给张东旭的画。张东旭供图
后来,张东旭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画。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教室,讲台上站着一个戴眼镜的人,黑板上写着“张老师,最帅”,旁边还画着几颗小小的星星。他轻轻把画夹进教案本,过去三十天的细碎温暖与近几日的失落情绪,在他的心里不断翻涌交织,压抑了好几天的情绪突然汹涌而出,滚烫的眼泪洒落在教案上。
张东旭与班里的学生们合影。张东旭供图
张东旭与四(2)班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只有短短一个月,却藏着最朴素、最动人的师生羁绊。这种羁绊,它无关时间长短,只关乎是否用心用情。而这,就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西部最动人的模样。(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