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华中农业大学研支团与黔山孩子共赴科技之约

 

2025-10-10 10: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带领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的孩子们参加研学活动,完成了一场“壮苗”的科技之约。本次活动,由贵州省青少年服务发展中心、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全国青少年贵州活动营地承办。

  系“红飘带”:实景演绎长征路途艰险

  活动第一站,研支团成员组织同学们来到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艺术馆以“地球红飘带”为设计理念,通过数字科技再现长征场景。战火纷飞、硝烟四起,变幻莫测的场景让孩子们久久不能遗忘。正是千千万万个英勇的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如今我们和平生长的年代。在参观中,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既是对当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与逼真场景还原的感叹,更是对英雄和烈士的敬仰与爱戴。

  观“天眼锅”:感受国之重器探宇实力

  在驱车两小时过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天眼天文科普基地——天文体验馆。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天眼天文科普基地——天文体验馆,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中国天眼”。蔡嘉译供图

  讲解员指着“天眼”模型说:“这口‘大锅’是我们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叫FAST,也叫‘中国天眼’,它能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无线电信号,帮助我们寻找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甚至研究宇宙起源。”

  “姐姐,它能看到外星人吗?”一名同学举起小手,眼睛里充满了好奇。讲解员笑了:“它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但说不定哪天就能收到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哦!”讲解员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炸开了锅。他们开始讨论宇宙间是否真的存在着外星人。

  登上观景台,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只见连绵的喀斯特山峰之间,嵌着一口巨大的“银锅”。锅口朝着蓝天,直径比30个足球场加起来还宽大。锅面由无数块三角形金属板拼接而成,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给大地戴上了一枚璀璨的钻戒。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天眼,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看到。原来它是这么大!”五年级一班的杨丹声音里带着激动。

  渡“坝陵桥”:用脚丈量冲破天堑高度

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坝陵河大桥的特点。蔡嘉译供图

  “坝陵河大桥的主跨有1088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连起来那么长,而桥面到谷底的垂直距离是370米——比贵阳最高的摩天大楼还要高30米。”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这一句话的含金量,讲解员详细讲述了中国桥梁史。坝陵河大桥像条红色的丝带,系在青山之间。登上坝陵河大桥,四年级一班的学生陈皓然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心跳得很快——不是害怕,是激动。

  探“地质书”:领略大地史书沧海桑田

在贵州地址博物馆,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解大地的由来。蔡嘉译供图

  在贵州地质博物馆里,巨大的恐龙化石架像座沉默的山峰,占据了展厅中央。六年级一班学生龙欣颖踮起脚,鼻尖几乎贴在玻璃上,手指顺着化石的轮廓比划着:“老师,它的牙齿好尖,是不是能咬碎贝壳?”

  “哇,原来石头也会记日记!”杨倩蹲下来,盯着一块嵌着鱼化石的页岩,鱼的轮廓清晰得连鳞片都能数出来。

  展厅另一侧,晶莹剔透的矿石展柜前围了不少人。指着一块淡紫色的水晶,讲解员介绍道:“这是紫水晶,是在地下深处的热液矿床里形成的。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沉淀,里面的紫色是因为含有铁元素。你们看,它的晶面多光滑,像大自然打磨的宝石。”

  “原来大地不仅会写日记,还会做首饰!”陈皓然开着玩笑说。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望着远处的山峰,学生杨倩说:“以前我觉得山就是山,现在才知道,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那座山,可能两亿年前是海底的礁石,后来慢慢升起来变成了山。”

  览“科技馆”: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魅力

  在科技馆中,太空舱里的地球模型蓝汪汪的,像颗浸在清水中的巨型水晶球。顺着展区的箭头走,“神奇的静电”装置前围满了人,他们都被透明玻璃球里跳动着的紫色电火花所吸引。

孩子们在科技馆中体验模拟滑雪。蔡嘉译供图

  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便是实景体验区,如模拟滑雪、穿越“时空隧道”等。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到了滑雪的乐趣。

  在活动的结营仪式上,六年级一班的杨丹同学作为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几天我像一块小海绵,吸饱了历史的故事、科学的魔法,还有保护自己的本领。以后我要带着这些收获,继续做勇敢的‘探险者’,去发现更多世界的精彩!”(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蔡嘉译)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