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0: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重庆师范大学第26届研支团昌都分队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这一年,他们在察雅县感受到了麦曲河畔的风、察雅夜空的星、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这一年,他们用热爱与执着见证着成长的足迹;这一年,他们用真诚为这里的孩子们点亮一盏盏照亮前行的灯。
2024年7月24日,重庆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跨越2246公里,踏上“离太阳最近”的土地——西藏。
初至拉萨,自治区团委组织开展的培训为研支团成员打开了认识西藏的第一扇门。从高原民俗文化到青少年心理辅导,从教学技能提升到应急救护演练,一场场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让他们有了能站稳讲台、扎根边疆的底气。
培训间隙,研支团成员们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他们对这一年的憧憬与计划:一篇推文、一个视频、一次下乡、一场捐赠……
当高原的晨光还未攀上雪山,察雅县中学的教室已亮起微光。推开教室门,迎接研支团成员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翻开课本,一则则历史故事、一个个化学符号、一串串英文字母在诵读中流淌,让知识的种子在察雅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研支团成员张茜在为学生上课。重庆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在特色课堂上,研支团成员借助“云端课堂”带领学生云游故宫、敦煌,让飞天神女与藏族唐卡艺术产生文化共鸣;组织辨析活动,翻转课堂,点燃学生的思辨火花;设计“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文成公主、赵匡胤等历史人物,在情景演绎中触摸时代脉搏。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他们改进教学方式,将线上资源转化为教学桥梁,通过看动画学口语,为电影经典片段配音等方式打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在化学课堂上,他们开展“化学极光”特色实验,让学生在化学变化中了解反应原理,让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长。
研支团成员们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重庆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午后,研支团成员们围坐在教工之家,你一言我一语,让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从教材的深入剖析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从藏东文化的了解到学生学情的逐步掌握,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他们讨论的焦点。“怎么通过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如何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该怎样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研支团成员们彼此学习,携手并进。
研支团成员罗泽江走进学生宿舍查寝。重庆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夜幕降临,校园归于平静。研支团成员走进学生宿舍,看着孩子们恬然沉入梦乡。在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
在孩子们眼中,研支团成员不单是“老师”,更是“家人”。
在工作之余,研支团成员走进察雅县烟多镇第一小学、宗沙乡第二小学、香堆镇第二小学等乡镇小学,开展“阳光周末·情暖童心”活动。在被雪山环抱的校园里,研支团成员的身影,如同破云而出的阳光,为师生们带来了别样的温暖。
图为西藏察雅县中学与重庆永川中学孩子们的交往书信。重庆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渝昌青少年书信计划”,让西藏察雅县中学与重庆永川中学的孩子们架起了连心桥。290封书信往来,让高原的酥油茶香与山城的火锅热气在字里行间相遇。藏族学生用彩笔描绘雪域高原的壮阔,重庆少年以诗句诉说长江的浪涌。当永川寄来的书信盲盒在察雅教室拆开时,校园里瞬间沸腾起来。这份跨越地域的惊喜,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彼此的心房。
研支团成员走进察雅县乡镇中学与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重庆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教师节的暖心祝福、共同庆生的温馨烛光、中秋的“梦想月饼”、国庆节晨曦中的深情合唱、五四青年节的“青春交响”、师生藏汉双语齐诵《西藏新旧对比三句半》的铿锵誓言。研支团成员组织开展的活动,如春风化雨,将家国情怀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浸润进高原少年的心田。
“这里美不胜收、这里妙不可言、这里质朴动人。”重庆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用一年时光,读懂雪域的答案。当察雅的风吹散讲台的粉笔灰,当麦曲河的星光照亮归途,他们留下的是藏汉交融的温暖,更是一代青年的赤诚与担当。
以热爱之名,赴山河之约!2018年至今,重庆师范大学已向察雅县选派了7届共49名研支团志愿者。7年来,一届又一届的研支团志愿者用爱接力丈量雪域山河,写下新时代青年的“西部答案”。(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