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0: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七月的南昌,烈日炎炎。近日,江西农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江西省南昌市乔乐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乔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谢川川的带领下,研支团成员们走进了乔乐乡红色文化馆和社坑村史馆。斑驳的老照片里藏着岁月的故事,泛黄的实物展品诉说着奋斗的过往。从革命时期的支前工具到建设年代的生产用具,从手写的村规民约到泛黄的荣誉奖状,从毛主席围着井边与群众交流的“红井”到红一军团短暂驻扎的“梧桐神祠”,每一件物品和场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乔乐乡的变迁与成长。成员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在历史的细节中触摸乡村的根与魂,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深意。
江西农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江西省南昌市乔乐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乔乐乡副乡长谢川川为研支团成员讲解乡史乡情。朱文哲供图
走出村史馆,烈日当空,研支团队员们来到乔乐乡社坑村的毛主席与红军战士雕塑群前。在苍松翠柳的环绕下,雕塑群庄严肃穆,无声诉说着军民鱼水情的峥嵘过往。95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军团在此短暂休整,向村民宣讲革命真理,播撒团结奋斗的火种。阳光下,青春的脸庞与红色雕塑交相辉映,那一刻,“强国有我”的信念在研支团成员们的心中愈发清晰。
江西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参观乔乐乡现代农业特色果园。朱文哲供图
红色教育的洗礼让初心更加笃定,而乔乐乡花果山金果小镇生态园的调研学习,则让研支团成员们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走进生态园,连片的果林郁郁葱葱,大棚里的葡萄垂挂如玛瑙,猕猴桃树枝叶间硕果累累。成员们跟着果农穿梭在田间,一边记录果树的生长状态,一边询问“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他们用手机拍下果实的饱满色泽、大棚的现代化设施,甚至是村民劳作时的笑容。这些鲜活的画面,都将成为他们进行墙画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们要让画笔改善村容村貌,更要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
研支团成员在乔乐乡花果山金果小镇生态园拍摄的猕猴桃。朱文哲供图
从红色场馆的历史寻踪到雕塑群前的信念传承,从生态园里的实地调研到墙画创作的精心筹备,江西农业大学研支团在乔乐乡完成了一次“寻根”与“赋能”的青春实践。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服务西部的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