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举办“少年同声传星火”活动传承红色文化

 

2025-06-27 09: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由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承办的“少年同声传星火”活动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举行。活动中,浙江与四川两地孩子跨越千里的隔空互动,让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在碰撞中焕发新生。

  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开展“少年同声传星火”活动。图为研支团成员周子贺伟为学生上红色文化课堂。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供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船精神中的红船指的是什么吗?红船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在永和镇第一小学的教室里,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成员周子贺正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红色文化课堂。

  周子贺轻点鼠标,教室的投影仪上随即浮现出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画面。随着镜头缓缓推进,一条木船在碧波中轻轻摇晃,船舱内代表们正压低声音进行讨论。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讲述“南湖红船”的故事。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供图

  “大家看,这条长16米的木质画舫就是中共一大‘纪念船’,我们亲切地称它为‘南湖红船’。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是在这条木船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在2000多公里外的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小讲解员莫景铄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永和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讲述着一个大党与一条小船的故事。

  浙江省义乌市群兴外国语学校的小讲解员肖淑钒在陈望道故居,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讲述陈望道先生追求真理的故事。浙江理工大学研支团供图

  “陈望道先生就是在这座简陋的柴屋里,点起一盏煤油灯,以两条长凳、一块木板铺成书桌,完成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手稿。”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的小讲解员肖淑钒正通过镜头,带着远在大山里的小伙伴们从陈望道先生的故居“走”到柴房,一路讲述着他的平生事迹。

  “真理之甜,是望道先生播撒信仰种子的坚守,是望道先生追求真理的执着……”肖淑钒生动地讲述着“真理味道非常甜”背后的故事,为四川彝族的少年们讲述着“坚守初心、追求真理”的望道精神。

  活动结束后,永和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为浙江的小小讲解员寄去了信件与礼物,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

  两地少年虽相隔千里,却以屏幕为桥,打破了地域限制,通过镜头传递着对红色文化的热忱,让红船开天辟地、望道真理追寻,以及金口河区的铁道兵攻坚奉献精神交融碰撞。红色基因正以最鲜活的方式在新一代手中接力传承。

  据悉,今年是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金口河区开展服务的第12年。12年来,浙江理工大学先后派出81名研支团成员在金口河区的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他们用青春书写着推动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周子贺)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