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高校研支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

 

2025-05-15 09: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正在西部基层开展支教服务的高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通过集中学习、专题交流探讨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的学习。他们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青春在西部、在边疆、在祖国大好河山,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年是四川农业大学实施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第14年。13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已选派了111名优秀学子在新疆和田,以及四川的天全、雷波、石棉等地接力开展支教服务。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后,我满心澎湃、斗志昂扬。我很庆幸自己在青春年少时,选择来到新疆开展支教服务,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的四川农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朝晖表示,在和田的这段支教岁月,他尝遍了酸甜苦辣。“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是我坚持的动力;艰苦的环境、繁重的教学任务,是我成长的磨砺。它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学会了坚韧与奉献。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未来,无论风雨几何,我都将带着这份热血与信念,在人生征途上无畏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在专题学习会上,江西财经大学“映山红”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共同研读了总书记的回信原文,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与期望。他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他们还围绕“如何更好服务基层教育”“如何创新支教形式”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通过学习,研支团成员更加坚定了投身基层教育事业的决心,立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梦想和希望,帮助更多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激励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三尺讲台成了沈童传承五四薪火的最佳舞台。跨越四千公里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高级中学,她有幸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学生。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互相照亮。“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每一位志愿者前行的道路。”看到这封回信,沈童心潮澎湃、备受鼓舞。“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总书记的嘱托让沈童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支教过程中,她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感受到了西部教育事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沈童愿以谢依特小学支教队员为榜样,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5月6日,河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敦煌分团临时党支部书记厉陈铼带领党员们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新闻报道,并为大家介绍了谢依特小学的基本情况,分享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队员在帕米尔高原倾心育人的感人事迹。

  “支教是淬炼青春的熔炉,让我在基层实践中褪去浮华,在躬身服务中铸就品格。当青春扎根于祖国需要处,便有了永恒的光华。”服务于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的河南大学研支团敦煌分团团长常英波在交流学习感悟时表示,在讲台上,他深刻领悟到:支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未来,他将更加努力地在西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让个人理想与时代洪流同频共振,让青春之花在西北大漠绽放最美芳华!

  服务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璇,在经历了支教的200多个日夜后,她深刻体会到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面对三年级学生清澈的眼眸,我以科学课为桥梁,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化作一次次奇妙实验。当看到孩子们为实验过程欢呼时,我读懂了启蒙教育对乡村孩子的特殊意义。”李璇表示,支教生活让她褪去了书生气,长出了扎根泥土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青年志愿者的勉励让我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信念。在服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梦想的播种。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新时代青年应当胸怀家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

  新时代青年奔赴西部、扎根基层的壮丽图景,恰是五四精神穿越时空的生动回响。山东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思婕正在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服务。在支教课堂上,她传递知识火种,用创新思维激活乡土资源。“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感受到当代青年既要怀抱‘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秉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都是时代的答卷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脚踏实地,以青春之我筑就青春之国,让生命在与祖国同行的壮阔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嘱托和谆谆教诲,温暖着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心田。27年来,300余名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前赴后继、倾情奉献,在大凉山共同谱写着扎根基层、建功西部、报效祖国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2024年夏天,四川大学第26届研支团甘洛分团团长罗小虎与8名支教“战友”一起,来到四川省甘洛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服务期间,他们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快速成长为服务基层的“多面手”和“排头兵”。在乡村教育、思想引领、第二课堂、公益事业、文化生活等领域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获得了当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回顾近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罗小虎说:“这段经历,让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眼里的光,以及乡村焕发的活力。我们深刻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服务。我们将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继续用知识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价值,让教育的星火在彝乡沃土上熊熊燃烧,在西部支教的生动实践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华南农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林泽薇,现服务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惠民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织金县第十小学。到岗以来,她积极协助织金县第十小学团委创建校园少先队育人阵地、组建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红领巾主题宣讲活动。同时,她还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创办编程社团,带领孩子参加科技创新赛事,用作品和获奖证书点亮大山深处孩子的科技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能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实践中,我倍感荣幸,更觉使命在肩!”林泽薇表示,要以谢依特小学的志愿者们为榜样,扎根西部热土,站稳三尺讲台,启迪心灵、播种梦想,用坚守和奉献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获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已共选派129名优秀毕业生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展支教服务。18年来,团队打造了“理工·滴滴GO”奖助学金、“暖冬行动”“筑理奋进”科技创新公益课堂、“艺筑童心圆”文化反哺式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培养计划、“艺语·飞扬”武汉理工研支团有声平台、“信语述心言”书信交流项目等品牌项目,并多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奖项。团队中涌现出了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亢茜、张巍、曾茜梓,“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袁霞等为代表的志愿者典型。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支教志愿者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未来,我将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为标杆,深耕教学能力,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山区学子的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绽放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光彩。”武汉理工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龙里服务队队长刘誉如是说。(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