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10: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黄斌收到了一份来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来的“新春礼物”,由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万千青年与图木舒克的“双向奔赴”》被评为“学习强国”2024年秋季全国县级融媒体“优秀作品”。
“从广东去那么远的地方,真的值得吗?”自决定参加西部计划,要到兵团开展志愿服务时,黄斌的耳边总是能听到亲朋好友质疑的声音。但是他觉得,值得!而且来了,就必须留下点什么!
2023年8月,黄斌从广东来到新疆,被分配到兵团第三师融媒体中心记者部。自此,话筒和相机成为他生活中的标配。
什么是兵团?什么是兵团精神?初到兵团,这个南方小伙很是好奇。同年10月,他参与了兵团日报社组织开展的“绿色长城看兵团·环塔行”采访活动,想在基层一线的采访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黄斌(左一)正在拍摄2024年高考。黄斌供图
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兵团第三师五十四团。迎接他们的石春环是一位留在该团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她和黄斌聊起自己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有两棵柳树和几只麻雀,到处都是漫天黄沙。
石春环曾经参与五十四团6000亩苹果树的栽种工作,每一棵树苗都倾尽了她的心血。当看到自己栽种的树苗终于长出了嫩芽,石春环说,当时自己的眼泪怎么都止不住。多年后,当初那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在五十四团扎下了根,并和丈夫、孩子在这里安居乐业。
听完石春环的故事,黄斌站在眼前满是绿意的油莎豆种植基地,心里对兵团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的五十四团,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从空中俯瞰,这片“绿色草原”在荒凉的沙漠里显得格外耀眼。
黄斌在基层一线进行采访。黄斌供图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黄斌走进叶尔羌河深处的胡杨林,体验兵团人平凡而又温暖的一天。这段经历成为他大学毕业后的一次成长和蜕变,更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环塔行”采访活动结束后,黄斌将此行的见闻写成一篇6858字的文章《用情抒写从沙漠到绿洲的人间奇迹》,网友看完后留下“原来这就是兵团”“沙漠边上还有这些故事”的评论。
这一刻,黄斌突然明白了记者这份工作的意义,他想要通过文字和影像的力量,用更加温暖的笔触去记录这场“追光之旅”,把兵团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截至目前,黄斌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新闻联播、《叶尔羌报》创作发表各类稿件达380余篇,由他所采写和参与拍摄的《新疆图木舒克1.61万亩油莎豆迎丰收》《写给远方“小粤”的一封家书》《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建成南疆面积最大电商产业园》等近百篇新闻稿件被央视、人民网、“学习强国”、兵团日报、兵团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其中,《暖心!三师这家企业30万元物资火速驰援甘肃地震灾区》等新闻作品荣获了2023年兵团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新疆新闻奖二等奖。黄斌用文字和影像,让疆内外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青春三师。
“当我在追光时,我也在与光同行。”黄斌的事迹被“学习强国”、兵团日报等媒体转载报道,他也逐渐成为别人眼中的那颗“星星”。
黄斌(左一)跟随“马背医生”买买提江·塔塔依到牧民家中进行巡诊并合影。黄斌供图
在2024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黄斌来到第三师托云牧场二连。这里位于昆仑山北端,海拔最高至4891米,属于高寒山区。他们跟随“马背医生”买买提江·塔塔依的脚步,穿过结冰的河面到牧工家中进行巡诊。
在采访中,黄斌询问买买提江·塔塔依为何坚守在这个边境牧场26年的时间,他说:“这里的人们需要我,我要留下来帮助他们。”
黄斌用镜头记录下护林员吐逊·买买提与胡杨相伴的护林生活。黄斌供图
什么是兵团精神?在这一刻,黄斌心中终于有了答案。如果现在有人问他,选择来到兵团后悔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后悔,很值得!”
“从基层连队的田间地头到边境牧场的高原深山,再到沙漠中的产业园区,我的‘追光之旅’还在继续。去感受,去生活,去体验,我依旧在奔跑,在成长。”黄斌说。(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崔城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