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之路,一半风尘仆仆,一半星辰大海。发光的不只是太阳,我们也一样可以在自己的热爱里熠熠生辉。”为了实现这个愿望,2019年,唐祥义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成为一名重庆市“山茶花”乡村振兴青年志愿者,走进南川区大有镇指拇村开展驻村工作。
志愿者唐祥义与群众话家常。南川区项目办供图
来时两袖书生气,现已一身泥土香。这是唐祥义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到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蜕变。
初来乍到,出现在眼前的是简陋的环境,泥泞的道路,没有一个熟悉的人,唐祥义感到真真切切的孤寂,内心开始忐忑与不安,但他对即将开始的工作还是充满了信心。
“振兴乡村就要打造一条‘振兴路’,开辟‘振兴路’就要打造一条‘连心路’,我要想方设法立足岗位,建好群众满意的‘路’。”唐祥义暗下决心。
志愿者唐祥义主动当起群众的“顺风车”司机。南川区项目办供图
“大爷,您去哪里?我送你。”“不用了,我去镇上赶集,谢谢你咯!”“没得事,我是派驻到村里的驻村队员唐祥义,也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不收钱。”初到指拇村,唐祥义每当看到公路沿途有群众,他都会停下车,主动打招呼,热心送群众一程路。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拉近自己和村民们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一条和群众的连心“路”。
2021年5月,在驻村工作会上,唐祥义提出私车公用方便群众出行、干部办事,可以成为驻村工作的一个着力点的倡议。于是,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送困难群众到集镇办事,送村干部到洪塘水库测量淹没和搬迁范围,接送村民疫苗接种,运送黄柏基地管护设备,都成为驻村工作的日常。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工作方法,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志愿者唐祥义搀扶老人下台阶。南川区项目办供图
“小唐,你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处理农产品吗?”一次,有村民找到了唐祥义,请求他的帮助。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他首先自掏腰包购买了600斤玉米,然后发动志愿者,在朋友圈里打起广告,还主动充当“代销员”,对接消费资源,助农助产助销。唐祥义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办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小唐,进屋来烧开水吃(荷包蛋的代名词)。”“来喝碗油茶。”“你不来,就是看不起我哈。”随着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认可,唐祥义与村民们的“连心路”越走越踏实。(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赵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