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14: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饶恒源,云南保山人,2017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人社局,2018年8月服务期结束后留疆工作,现任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政治教师。曾荣获云南省“优秀毕业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阿克苏地区“优秀志愿者”、全国第四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基层创业就业典型人物等。
青春奋斗新时代,筑梦启航新西部
2017年毕业后,饶恒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7月20日,他从昆明出征,踏上奔赴新疆的列车,历时64小时,行程4400多公里,到达乌鲁木齐参加岗前培训。培训期间,他主动请缨到条件更为艰苦、发展相对滞后的南疆服务,来到离家6000多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履行西部之约,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才华,实现人生梦想。
就业为民办实事,维护团结创和谐
当时的阿瓦提县属南疆深度贫困区,群众经济收入以棉花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贫困人口多。饶恒源把党对群众的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到工作中,与单位同事精准施策、集中发力,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原则,组织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4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一户、一人、一技”的目标。他参与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向内地企业整建制转移就业1554人(含贫困人口260人),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最高达6600元,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稳定就业,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
他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单位驻村工作点驻守30多天,协助工作队开展工作,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利民政策。他与各民族同胞结亲交友,走进他们家中,拉家常、话发展,深入田间地头,帮他们捡棉花,给他们送春联,与各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往交流交融,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培根铸魂育新人、启智润心树栋梁
一年志愿路,一生新疆情。志愿服务期结束后,饶恒源选择留疆工作,赓续前行。他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阿克苏市教育系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任教于刚成立的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建校初期,学校师资学科结构失衡,他跨学科任教,主动承担高一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担任德育处科员,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制订强化教育方案,组织水平薄弱的学生学习。他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撰写创建申报材料,学校成功通过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他兼任团校教师,为团校培训班学员授课,帮助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主动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参加“高中政治主题材料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与思考”“高中政治课堂如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专题教研活动,撰写研修随感,参与送教帮扶。
饶恒源秉持“美好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推行议题式与活动型相统一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他任教的班级成绩优异,在2022年高考中上线率100%,13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圆梦理想大学。他在教学研赛中表现优异,荣获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他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秋季学期开学后,疫情仍在蔓延,部分师生不能到学校上班和学习,高一政治组3名老师只有他一人在学校。他挑起了整个高一政治教学的重担,没有因为疫情耽误教学进度和学生课业。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当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学校停止线下教学时,他随车把学生安全送回家。
从西南到西北,从郁郁葱葱一路阴雨到大漠戈壁驼铃声声,饶恒源始终坚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努力把小我融入大我,在西北边疆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