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天津大学研支团:让大国重器走进乡村课堂

 

2023-04-11 10: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海燕水下滑翔机、无人艇、探月工程、大型地震模拟装置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身影出现在了新疆布尔津和甘肃宕昌的中小学课堂中。学生们跟随着一个个壮观的画面上天、入海,感受科技的魅力。

  这堂跨越1700公里的特别课程,由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通过一块“屏幕”完成。

  “在天大求学时,我常常被母校参与研发的大国重器所吸引。科研人员的敬佩和学成报国的理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现在,我想把母校里的大国重器讲给学生们听,引导他们燃起大学梦,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谈到课程初衷时,天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孟悰延这样说。

  探索海洋

  “天津大学研发团队潜心20年研制出了‘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目前它已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实现连续运行超300天,航行超5500公里。”屏幕前,天津大学地科院英才教授孙若愚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天津大学研发设计的水下滑翔机“海燕”。

  “同学们,无人艇是我国海上无人装备领域的大国重器。今天我要做一个特别的事情,那就是带大家登上无人艇。”在另一堂课上,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朱纪翔,正带领孩子们“遨游”水下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朱纪翔是无人艇研究组成员。面对孩子们惊讶的神情,朱纪翔向学生们耐心讲解了无人艇的原理,并希望通过这样一堂课让学生们领悟到海洋的魅力,共建海洋强国。

  飞天梦的前世今生

  参与探月工程课题项目的天津大学空间力学团队博士生董泰郎站在屏幕前,向学生们讲述起了中国飞天梦的前世今生。

  从“神舟”“北斗”到“嫦娥”“玉兔”,从“天宫”到“天问”,这些浪漫的名词绘制出了中国的航天之路,董泰郎向学生们展示着浩瀚的宇宙和中国科技留下的脚印。

  “飞上太空究竟难在哪里呢?”在深入浅出和生动幽默的讲解中,学生们逐渐明白航空航天所蕴含的学科知识。

  “从小对航天就十分感兴趣的我,如今有幸参与探月工程项目研究,我的梦想得以实现。未来我们也必将在飞天路上继续砥砺奋进,书写新的荣光!”董泰郎在课程最后深情寄语学生们。

  校园里的大装置

  天津大学教授徐杰通过大国重器系列课程,再次与服务地的学生见面。这次,他带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

  “这位嘉宾又叫作大装置,就坐落于美丽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内。同学们可不要小看它,它被誉为继FAST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线站等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在徐杰幽默的语言吸引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望着屏幕里神秘的装置。

  “未来,这里会发生着‘8级地震’,但不远处的校园仍会风平浪静。大装置里‘制造’的一次次‘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徐杰与学生们共同憧憬着这样的画面。

学生们操作斗拱模型

  除了“看得见”,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更想让屏幕里的内容“摸得着”。在他们联系对接下,一个个实物模型正跨越千里来到服务地与学生们牵手相约。(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