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南开大学研支团荣获“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2-05-17 11: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李彦龙)近日,南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荣获第“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南开大学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成员合影。南开大学研支团 供图

  自2015年起,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连续七年、35名支教志愿者奔赴拉萨市达孜区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工作。这支党员覆盖率100%的青年队伍投身育人本业,累计授课15120节,覆盖9大科目;深入西藏基层,“送教下乡”“徒步家访”170余次,走访家庭850户;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南开书屋”“雪域津梦”“雪域童声”“孜始至终 格桑花课堂”“心灵小屋”“雪域津书”6大品牌项目并持续发力,旨在实现与内地优质资源的互联互通。西藏分团荣获2016年“全国首届青少年微电影”三等奖、2018年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第9届“拉萨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第18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省市县级荣誉34项。
  服务西部淬炼初心,用奉献点亮人生底色,
  做青春接力聚萤成光的“支教人”
  作为全自治区唯一在县级合并办学试验校、从事基础教育的研究生支教团,南开支教人不仅见证了小学入学率的逐年攀升、学生的长足进步,更见证了达孜脱贫摘帽、撤县设区、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

研支团成员们聚焦主业立足教学。南开大学研支团 供图

  接续七载,矢志奉献,在“高海拔”中练就教学“高水准”。七年来,他们认真备课,锤炼业务,倾心付出,填补缺口。所教科目涵盖支教地所有学科,累计教授91个班,总授课时长约为11340小时;累计参与各科教研351次,讲授公开课156节,参与拉萨市讲评课98次,获得拉萨市“教师综合技能大赛”第一名、“教师课件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在历年教学质量测试中,所带班级成绩频频拔得头筹,所教学生共有16名顺利考入内地西藏班,占全校内高班升学人数的26%。
  发挥所长,主动作为,在“强光线”中聚能岗位“多面手”。七年来,他们身兼教学、行政双岗,涵盖党办、校办、教研等科室,充分发挥文案撰写、统筹协调的本领,累计完成文件材料1300万字,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校级活动140余项,助力小学建设与发展。课外,他们积极投身第二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科学技术、计算机、书法等兴趣班,在毕业年级开设数学“格桑花”培优课堂,课时量达504小时;他们心系教师队伍发展,为全校教师开办办公技能、心理健康、紧急救援等培训讲座20余场。
  扎根奋斗磨砺恒心,用担当打造帮扶特色,
  做持之以恒助力发展的“达孜人”
  南开支教团扎根西藏,早已将达孜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服务达孜发展,加入达孜区青年服务队,以担当精神践行作为达孜人的责任。
  整合资源搭平台,做文化建设的宣教员。七年来,他们坚持筑牢德育主阵地,搭建特色扶智平台,与服务地同筑梦、共成长。建立西藏自治区第一座“南开书屋”,截至目前购入或吸引南开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书籍万余册,服务学生6000余人;邀请南开专家学者或者优秀学生举办线上讲座10余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雪域童声国防教育馆红领巾讲解员。南开大学研支团 供图

  立足职责促发展,做民族团结的宣讲员。建立“民族文化体验室”,影响学生9600余名,小学因此获评“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协助当地建立国防教育馆,培养42名“雪域童声”红领巾讲解员,多次接待市领导等单位视察参观;搭建“心灵小屋”,先后为300余名学生解决困扰;联合南开各学院,设立“雪域津书”书信交流项目,为学生们寄情抒怀提供窗口;开设“雪域津梦”成长课程,引入内地资源,服务14000名学生,该小学因此成功入选中青报“美丽课堂”筑梦网课项目,全国仅15名小学入选。
  创新思维拓渠道,做好达孜声音的宣传员。依托新媒体平台,不断传递“达孜声音”,宣传“西藏风光”。他们拍摄微电影《一家人》,获得“全国首届青少年微电影展评活动”三等奖,并在全国巡展;开展线上“雪域同心”直播筑梦系列课程,在公众号、B站等平台发布,总关注量高达40万次。七年间累计发表反映西藏风土人情、时代故事的图片、新闻稿130余篇,多篇登上国家级媒体平台,吸引南开实践队、校友企业前来交流合作。
  坚守理想守护本心,用实干增添青春亮色,
  做凝心聚力奋楫笃行的“逐梦人”
  七年间从这支队伍走出去的毕业生中有九成依旧选择在基层、西部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力量,在支教一年中沉淀的精神和情怀,是一辈子的人生财富。

研支团成员到德庆镇白纳村进行家访。南开大学研支团 供图

  “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出一份力、发一份光”是这支青年队伍最朴素、最赤诚的理想。他们主动请缨,参与送教下乡活动70余次,为特殊儿童授课560小时;聚焦精准扶贫,他们徒步或骑行超过1000公里,走访家庭850户,得到藏族家长的一致认可;关注扶贫痛点,他们调研“5乡1镇”,整理2万字稿件,为助力当地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围绕爱心公益,与“小码王”、“氧立方”等10余个企业建立合作,为服务地赠送价值近15万元的爱心文具;离开后依旧关心西藏发展,依托南开优势,紧密联系南开西藏校友会,打造品牌与特色,让“爱国三问”在学生们心中不断回响。
  扎根西藏,永续接力。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一批批南开支教人前赴后继,将支教这项事业的生命线从一年延长到七年,从七年延长到无穷远。他们将青春投注于祖国边疆的教育建设,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一张又一张的合格答卷。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