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15: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520”寓为“我爱你”,这三个表达爱意的数字不仅凝练了我在黔100余天的支教生活,更饱含了我对娃娃们的真挚情感和对志愿服务的深切情怀。
精心打造“5”环节,做扎根岗位的授业者
教学上,我以“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为着眼点,精心设计、仔细打磨“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每个环节,扎根岗位,深耕细作。
画廊乌江的9月夏日,我与孩子们正式“交手”。班里很多学生在小学期间并未接触过英语,备课时构思好的讲授内容和授课方式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并不匹配;受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孩子性格内向和羞涩,在课堂上难以勇敢地展示自我,原本设计的师生互动环节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教学重点掌握不足,课堂纪律把控不好,课后作业上交不齐……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学难关接踵而至。金秋的第一份“收获”是月考倒数第二名的班级英语成绩。
9月的第一堂课
至此,我开始从“5”环节着手反思,积极向当地教师请教授课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精准适应学生,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备课。将难度降低,让课堂增效,把思路从“老师讲了多少”转换为“学生会了多少”。比如在设计如何讲解“阅读技巧”时,考虑到让学生直接理解例文有困难,我便在正式做题前针对文章给学生作充分的提示,最终同样达到良好的效果。
2上课。讲解短语时,我常常用学生的名字结合身边事造句,提高学生专注度的同时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在课上勇敢表达,我要求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带读单词、翻译课文、解释答案都成了他们的专属,孩子们开始对英语课又紧张又期待。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让作业“减量”不“减质”,体现“针对性”和“过程性”。写作业这件事从“被动式”变成了“主动式”。我和孩子们约定:“新单词只需要背诵,如果第二天听写全对则没有作业,否则就需要完成抄写。”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抱怨作业,孩子们听写单词的正确率也在悄悄提高。
4课后辅导。我适当加入心理健康辅导,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情感变化、学习态度等,用平等和真诚的姿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让课后辅导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我从实际出发,采取激励式教学。小测试中,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用心书写每一句“跟踪式”评语;大测验中,我制定“进步5分”的小目标,并给予达成目标的学生小奖励。
教学“兵法”的不断更新,我和娃娃们配合得愈发默契,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也如约照耀在了期中考试第一名的班级英语成绩上。
切换扮演“2”身份,做传递温暖的知心人
生活中,我的身份从严格的“Miss Shang”转换为温柔的“商姐姐”,用诚与真,与学生成为贴心朋友,以心换心,用爱育爱。
与同学们相识的第一节课,我就与他们约法三章。首要原则就是“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鼓励学生“学就认真学、玩就尽兴玩”,而我自己,也在身份的转换中践行着这一原则。学习上,我是严格的“Miss Shang”:字母书写要规范,一个也潦草不得;单词发音要清晰,一个也含糊不得;语法记忆要准确,一个也马虎不得。但生活上,我是温柔的“商姐姐”,用爱心和耐心去温暖地呵护着每一个灵魂。
给孩子们分发小奖励
班里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讲到晚安“Good night”这个短语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对英语的兴趣,我在课上布置“作业”:“今晚大家睡觉前都和爸爸妈妈说一句‘Good night’!”没想到的是,课堂气氛一下子从热烈转为落寞,班里一半多的学生回答说“他们都不在家”“回家只有我自己”。我猛然意识到自己触碰到了他们最脆弱的地方,一瞬间的愣怔后,我立刻温柔地笑了笑说道:“这样啊,那请各位宝贝们今晚放学前都跟我说一句‘Good night’!”一个个可爱的脸庞上又重现了笑脸,齐声回答我:“好!”后来,不止那个夜晚,娃娃们习惯性在每个晚上兴高采烈地和我说上一句“Good night”,而我好像也习惯性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家人”。
三个多月以来,“温柔的商姐姐”给“严厉的Miss Shang”帮了不少忙。因为课下一起说了很多话,讲了很多我的经历,听了他们很多的故事,我和59个娃娃的心越来越近,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在英语课上表现自己。渐渐地,出现了很多我没见过的他们:有提前下足功夫背单词、主动在课堂上要求去黑板上听写的小勤,有本来上课纪律很差、成为我的课代表以后严于律己的小军,有从前课上总是“睡意盎然”、为了得到夸奖给我展示满篇笔记的小波……我的孩子们,正在变成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大人。
运动会上给孩子们加油鼓劲
从“心”出发“0”起点,做照耀未来的启明灯
思想上,我为孩子们生动讲述大山外的缤纷世界,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人生规划,引导一些迷茫的孩子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
不管是来之前还是来之后,我总在思考,一年的时间,我究竟能给这群孩子带来什么。
“自强寒门学子一帮一”助学项目走访。
抵达板场镇初级中学开展教学之前,我们在沿河团县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践,积极参与到了“自强寒门学子一帮一”助学项目的资助信息摸排、资助对象走访、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先后赴黄土镇、夹石镇等8个乡镇走访了22名困难学生,深入了解其困难和需求,深化资助育人,助力乡村振兴。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比起物质上的需求,更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孩子们的思想认识:一条又一条山脉困住的,不仅是他们的行动,还有眼界和梦想。
和班里的学生们合影
来到板中后,为配合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结合之前的走访经历,我们团队四人成立“邮梦未来”励志宣讲团,针对学校存在的部分学习态度消极、思想懈怠的“控辍保学”学生,定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以一种年轻、亲切、真实的视角将我们的经历讲述给大家,为孩子们介绍大山外的世界,托起发展新希望。同时,我们开展“举国同庆,盛世华诞”“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等主题班会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进学生爱国情感。在“党建带团建 团旗出校 红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带领团员们拿起扫把、钳子等工具对镇上和村里的街道进行整治和清扫,引导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重新思考人生、规划未来,提高“小我”完善“大我”,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商钰玲,南京邮电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队长,现服务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