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第二届志愿文学获奖作品:散文《我的捐髓日记》

 

2020-06-09 14: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朱会长住在离医院不远的宾馆,这样我和妻子相当于住了包间,用妻子的一句玩笑话说“住的是老干部疗养包房”。哈哈,我们都放松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权当疗养旅行啦!

  闲逛、侦察地形,是我的爱好。医院的走道里安置了不少加床,这里都是血液病人,我一个健康人一下还不太适应。但看到他们的眼神,似乎觉得他们知道我是捐献者又从容了些。一圈下来,我把医院了解得差不多了,墙上的医学知识也学了不少,当然造血干细胞的三种移植知识我是全部记了下来。

  妻子还在收拾屋子。窗外的喜鹊“喳喳喳”地欢叫不停,我一点也不感到烦躁,权当是在欢迎我们啦!俯视了一下东大医学院全景,这儿的环境真不错。梧桐树掩映下的古老建筑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运动场的大片绿地,在灰色调建筑簇拥下生机勃勃。健身的人们在跑道上规律地运动着,打球的学生像池塘中的鱼儿,时而聚、时而散,最温馨的是树荫下老人们陪着孩子在嬉戏。这种生活场景,我还从来没认真、仔细地观察过,今天的品读别有一番爱恋在心头。

  晚上散步,我和妻顺着霓虹灯一路向西行。由于修路(地铁)加装了很多围挡,但此刻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妻子敏锐地发现省城的房价,惊呼“天哪!53平,90年代房,160万;144平,10年房龄,560万……”

  “还好,我们住县城。”幸福感是油然而生啊!

  “不能太累了!”在妻子的关爱下,我们折返回到医院。

  窗外,湖南路、狮子桥灯火阑珊处,省城的夜生活此刻才刚刚开始。

  我把来宁的照片发在了QQ群和微信朋友圈,向关心我的领导、同事报个平安,并一一回复了他们的祝福。妻跟姐姐通了电话,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目的是让她也放心。

  明天早上就要打针了,一种叫动员剂的进口药剂。今晚就早点睡吧。

  4月14日,星期五。早上5:30我就已经醒了,6:00准时起床、洗漱。约半小时后护士来抽血,天呐,又是六管子。完毕,倒霉的棉签太小了,根本压不住针眼,造成了一点肿块。没事,我并不太计较这些小事,妻说下次还是跟护士要点棉球比较好。7点钟早餐就准时送来了,8点钟陶医生给我打了第一针。从动作来看,她很老练、敬业,动作轻盈、娴熟,是我有史以来打针最没有感觉的一次。

  朱会长随后来到医院,他拍了很多照片,说回去宣传和存档用。间歇,妻向陶医生咨询了很多捐献知识,得知我们的医学真的进步很大啊!但医疗设备还是有差距,这不旁边的采集机器就是德国进口的。一会儿,查房医生和跟班护士一大帮人过来看了一下情况就走了。看来他们是例行公事,不过我这也没必要耽搁他们的宝贵时间啊。

  今天早上真的是起早了,还有点困。小息了会儿,我和妻准备去散步,地点就选在楼下的医学院。由于,四月正直南京梧桐树飘絮的时节,我们在护士站领了口罩便径直去探访这座古老的医学院了。天气真不错,拍了很多风景照。漫步在校园里,心情真是爽。挑了一个阳光下的凳子坐下,按照医生嘱咐我晒起了日光浴,说是补钙。这不,一向不爱喝牛奶的我,连牛奶也喝上了。一切都是为了远方的她!

  哦,对了还得多喝水。

  上午,微信群里又有新消息了,市五院护士董惠的欢送会正在举行。群里的爱心达人都在第一时间祝贺呢!此刻我真心为生活在镇江这座“大爱之城”感到无比荣耀。

  午饭真的很丰盛,三菜一汤根本吃不完。妻子说“不能浪费了,晚上还可以吃,明天我们少点一些。”想到我们所发生的费用都是对方买单,我和妻子一致认为:够吃就行。于是,接下来我们专门挑便宜菜点,看得出点餐阿姨有点不乐意。

  《午间新闻》依然是朝鲜半岛的讯息,看来时局很是紧张。王毅外长的讲话表明了我方立场,打是没有赢家的,谈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只要谈什么方式都可以。不知道老美是何想法?此刻,我最担心的还是不要误判形势。像特朗普当选一样,这次可是家门口一触即发的战争啊!智囊团啊……
  第一针下去,并未像群里的前辈们说的那样,一点反应没有。这下,中午可以美美地补个好觉了。“咚咚咚”还是被敲门声惊醒,喔嘈,居然是走错房间了。

  不过,也睡不成了。两点钟,我跟上班一样的节奏,吃了一个苹果。

  一会儿,朱会长来了,我们聊了会儿。便让他早点回去,开车来回也很辛苦。(后来得知,他父亲当时也住院了。可是跟父亲说明情况后,十分支持他。感动!)

  嘀嘀,微信消息说贾部长已经陪董惠坐上了高铁来南京了。中午,从省库管理中心吴非处得知无锡的俞敏芳将入驻46号床。这样一来,董惠就没有床位,要住宾馆了。这样的前赴后继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做了一次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从医生处打听到,董惠先住在省红会附近的宾馆,离这步行要20分钟的样子。虽然不方便,但是也没办法。好在我18号采集回家后,她就可以搬进来了,19号和俞敏芳同一天采集,并一同送往上海儿童医院。这个世界上巧事就是那么多!

  下午,什么地方都没去。戚熙娟微信中让我写写心得和日记。嗯,有必要的,毕竟是件人生最难忘的时刻。

  一会儿,贾部长领着董惠和她老公来我房间。她喊了我名字,亲人的感觉,幸福感油然而生!聊了会儿天,就和吴非一同回宾馆休息去了。

  晚饭后,我们把散步的目标指向了东面。出门便是童家巷小吃一条街,转角处的煎饺摊居然排起了长龙。看来坐拥东大医学院、南工大、中国药科大学的地理位置商机无限啊。晚上学校就不进去了,明天去参观一下,我和妻子如此约定。出了巷子就是玄武门饭店和玄武湖公园大门口,折返便进入湖南路商业街区,这里是鼓楼区的商业中心,继续西行就是昨天看到的夜景灯光区。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商店橱窗里拍到一只猫咪照片,回房后赶紧发给女儿嘚瑟一下。没有反应,哦,原来周末她看戏去了。看来文学院的孩子,生活蛮雅致的嘛!

  冲了澡,写了以上文字,便早早睡下了。

  4月15日,今天是个大热天。还好有了昨天的调整,已经适应了作息时间。妻子先起床,她想让我多睡会儿。其实我也睡不着,便躺着玩吧。六点半,我准时起床,按照医嘱留了大便和尿样。

  早饭依然是红豆粥和馒头,外加榨菜丝很爽口。看来我应该是北方人,喜欢面食。

  贾部长和董惠来的很早。因为今天要空腹抽血、打针后才能回宾馆吃早餐。来回跑还是挺辛苦的,只是她们不说而已,这就是素质,点个赞!

  昨晚和今天早上两针不是陶医生打的,问了下陶医生休息。护士明显打的快了些,动作没那么细腻,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年轻人就得多学习。

  上午与妻商量,我们向东北方向散步。也就是围绕东大医学院的东侧丁家桥路溜达。在高大的梧桐树荫庇护下,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巷子口的模范马路。眼前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我们来时穿越玄武湖隧道,出来的大马路嘛。绿荫还在向北延伸,那里有南工大、南邮两所大学的老校区。因为要穿越地下过街通道,所以,我们又继续向东闲逛。见到一座报刊亭,买了份扬子晚报。突然南工大的校门就在眼前,于是,我们快步溜进了学校。一样是笔直高耸的水杉直插屋檐,大门口挂满了国家级招牌。看得出学校实力不俗,倒是门口的貔貅石像和大楼南面的劝业场大伞历史遗存告诉我们真相,这就是南京化工学院,一座高等学府。

  出了南工大南门向东走,就是中国药科大学。能冠以“中国”二字的大学当然非等闲之辈。大楼很气派,从正门进去图书馆静谧地在假山掩映下,是那么的安详和有容。右手绿植中“孟目的”塑像和背面的文字介绍,让我们对药大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我突然想起我们镇江好像也有过药大的分校,后来不知怎么了,去哪了,什么情况?!

  小巷进,小巷出,今天我和妻可是从985到211,再到小211,俨然是大学半日游。妻玩笑说“要不是女儿上了大学,我们还没有勇气走进校园呢。”是啊,看来还是沾了女儿的光。

  运动量不大,返回医院已经十点半了。下午妻建议去南师大随园校区逛逛,因为那是女儿上的大学。

  十一点不到,午饭就送过来了,暂时还不想吃。姐姐打电话过来说我外甥新买的车可以提了,约了明天。我跟老板打好招呼,让外甥自己去办,也算是锻炼一下他。

  “嘀嘀”女儿的微信来了,说下午和同学来随园校区图书馆还书。“乖乖”差点就碰上了!聊了几句,妻准备下午不去随园了。看来缘分这东西,真的很神奇、很玄乎!

  午饭很好,清淡爽口,我们全部吃完。正准备躺下,被妻提醒还不到半个小时,不要立刻午休。于是闲逛了半小时,还是“葛优躺”,如此闲情雅致的生活,午休真的是一种享受。一点半钟,妈妈突然打电话给我(打给妻子没有接)说:水电工来维修了。我告诉她在外出差,让她照应一下维修的事。傍晚时分水管修好了,好在妈妈没发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们很庆幸!

  晚饭后,依然是规定动作——散步。今天向南一直走就是狮子桥夜市,流光溢彩的好生热闹。小吃最受欢迎,几家铺子前都是一字排开的长龙。看来民以食为天,小吃还是夜市的主流。继续向南行走,就是省人大的办公区,地形很特别,像一把利剑一样插在鼓楼地区。我们在尖角处折返沿中山北路向北,又回到第一天的散步路线。一看时间不早了,赶紧回去,顺便买了水果,刚经过护士站就被医生叫住打针。我说身上汗叽叽的,洗完澡再打。一会儿贾部长和董惠来看我,聊了会儿见我还没打针就先行告辞了。

  今天依旧没有什么反应。不过刻意去想,还是有所反应的。综合症状有点像感冒要好了的时候那样,肌肉有松弛感,腹部有时也会无意识地跳动,总体感觉不明显。也不知道今晚打过针会不会有反应。希望一切正常,今天就此搁笔,看会儿电视早点睡。

  4月16日,星期天。昨晚12:30就醒了,我从来没有半夜醒来的情况。因为肚子周围总感觉不舒服,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换姿势都没用,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应吧!无奈,不能吵醒妻子,我忍受着、自我调节着,趴着睡、侧卧、仰卧都无济于事。自我感觉或潜意识中细胞是那么的活跃,虽然没睡好,但这是好事我在奇思妙想着。凌晨时分,我倒是睡着了。6:30妻正常起床,我说明情况后继续睡觉。今天要做血常规检测和打第五针,目的是看一下白细胞的含量值。体温不高,早上36度,中午36.8度,护士说正常。

  今天的外出计划,我们是打算做公交去南师大随园校区——东方最美校园。公交303路,投币2元,被驾驶员叫回说妻子没有买票。我说“刚才投币了,投了2个硬币”。驾驶员说“是两元一位”。第一反映就是南京的公交比镇江贵多了,我们虽然是小城市,投币1元,刷卡只要五角,幸福感油然而生啊!几站路就到了宁海路,过一个红绿灯南师大随园校区东大门就到了。

  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主入口,大门形制就是宣传图片中的样子,看上去是那么的亲切。进去后。满眼都是绿植,中央大道两旁古木参天,古建筑被掩映在其中,透露出高贵的古典红。一直向西走,豁然开朗的是偌大的草坪,映衬着南师的标致建筑中大楼和周边的古建筑群,由于西高东低的地形,这片皇家规格的古建筑群以东西轴线布局,甚是宏伟壮观。以摄影的眼光看,这里静谧、安详,点缀在绿色丛林中的古朴建筑,随时都会进入你的视野。无需太多雕饰,移步是景,一个字“美”,两个字“很美”,三个字“太美啦”!

  西行穿过音乐厅就是明妮魏特琳雕塑像,抬头就看到曾经来过的地科院大楼。因为工作的关系女儿小时候曾经随我一道来过,没想到她现在也在南师学习,让我很是欣慰!可是妻子和女儿总是“埋怨”道,当初应该带她去南大逛逛。我想也是,真遗憾呐!折返就经过“金陵女子学院”了,走道里展示了其发展历程,让人顿时穿越。

  上一个小坡,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吧就隐藏在绿荫下、石阶旁。走近了看,书吧是那样的文艺范,想停留去探访,又怕打扰了在书海里徜徉的南师学子。于是悄悄地拾级而上,就到了随园的园中园——德风园。孔子像矗立在中央C位,往上看就是文学院,因为在装修无法进入。向下看是一顷碧波,湖面不大却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和雅韵。假山和曲桥是标配,读书的学子、嬉戏的孩童则给画面增添了一抹红肥绿瘦。我和妻膜拜过孔圣人,便小心翼翼的穿过步道、草地,生怕穿行的涟漪打破这寂静,惊动了她们的思绪!

  放弃了文学院的参观,我们闻着兰花的味道来到了外国语学院。长廊很有特色,恍惚间进入了“大观园”。几缕阳光从翘起的屋檐瓦楞边射下,散落在草坪上,一只小猫咪正在光影下嬉弄着枯树叶,任性地玩耍。无视我们的拍照,一点都不能惊着它!看来这里就是安全区。“这里有一只白猫”我应声看到走廊的长椅上躺着一只晒太阳的白猫。“阳阳上次微信中拍的可能就是这只”,妻子似乎看到了自家养的白猫一样激动地告诉我,声音自然是那么的低沉。“嗯!”我前前后后,多角度拍摄了它的美照。“飕飕”地发给女儿,想嘚瑟一下。被妻一下拦住了,“不能发,否则就露相了。”“哦,我差点忘了这件事还瞒着女儿呢。这么熟悉的环境,会被她一眼识破的。”撤回还算及时,又补了一些不相干的图片,算是蒙混过去了。这会儿,来了一群扛着长枪大炮筒的摄友,他们也捕捉到了这些精灵。卧姿、眯眼、懒散这些细节被专业大师一一收入镜头中,就这么一会儿,我也学会了小中见大的摄影技巧,可谓偶得。此刻,一个坐着手推车的小孩在爷爷奶奶的簇拥下,叽叽呀呀地走来。如此动静让小猫咪噗呲一下,窜到树丛中去了。在我耳边仅留下了“咪咪咪、咪咪咪”的叫声。

  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妻子说我像考古队员似的,哪哪都要看。我说:我就是刘姥姥!我欣赏这座园林的布局,惊叹古建筑之美,留念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们因为南师都显得那么的高贵。微风吹过她们摆动着字符,跳跃着唯美的音乐,一直飘向远方,落在我心里。在我无限遐想之际,有一个轮椅让我震撼。一位老太端详地坐在轮椅上,她戴着金边眼镜,手持放大镜,驻停在两排高大笔直的水杉树下看书。我们隔树相望,一帧一帧的画面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像纪录片中的明妮魏特琳。此情此景,催人奋进,让我和妻不虚此行!为了不打扰到她,我拉近了焦距崇拜地按下了快门键。

  南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让我不虚此行。

  回去,坐的还是公交303。窗外,我和妻对着南师大门行了注目礼!下午,便“唰唰唰”记录下了这篇“游记”。

  4月17日,星期一。今早6点钟护士就敲门进来抽血,体温还是36.8度,正常。打针是陶医生,因为隔了双休日,她详细地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和身体反应。并告诉我们,明天是她负责采集(我听着就比较放心)。毕竟是老医生,他的经验很丰富,手法很细腻。我特意留心看了并体味了一下陶医生的打针过程。打动员剂的针头比一般的要细很多,打进去基本没什么感觉,但推药的过程是关键,一边推还要一边用手指尖轻轻地按摩。

  这就是细节,这就是技术,为陶医生点赞!

  贾部长和董惠也按时来打针了,交流了一下都准备上午出去散步。我和妻商量去玄武湖,雨后的公园一定很漂亮。一路上我们顾不上湖南路的繁华和巷子口小吃的“色诱”直奔玄武门。威武的城门和城墙用其古老的方式静候我们的到来。免门票的福利确实让市民们得到实惠,省去购票、检票繁杂的程序,留给人们的是敞亮的心情和矫健的姿态。让我们真正体味到社会的进步和这个时代的优越。

  城墙内(这是从公园的角度看,而从整个明城墙看应该是“城墙外”)清风送爽,若大的湖面点缀着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葱翠欲滴,娇柔妩媚。紫金山似靠背,金川河是血脉,滋养着虎踞龙盘的金陵城。 几天来,在这个喧闹的大都市穿梭,突然一片碧波和翠绿夹杂着春的气息沁人心脾。我们仰头环顾,做着深呼吸,随着人流缓慢前行。待渡的游船、小黄鸭在水波的怂恿下呼之欲出、跃跃欲试。一艘快艇顿时划破了湖面的平静,撕破氤氲的空气,激荡起白色浪花,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樱洲、环洲更像一座城池,可谓“湖中有河,河抱湖。”洲上树木高大,支撑起一把把绿伞,间或点缀其中的民国建筑和公园小品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我除了拍照还是拍照,竟也做了回“赝品”摄影师,帮一群外地游客拍上了照。当他们坐上了电动游览车,向我招手感谢时,让我心中一股暖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前行。百度了下地图,发现我们才行程四分之一,但一点没有遗憾。因为我们整个身体都是清新的,细胞都是活跃的,思想都是诗意的。

  正所谓:一墙看古今,返景入画来。期待下次畅游!

  午餐跟昨天一样,可是胃口却没有昨天好。反正吃饱就行!我急切地要睡午觉,又被妻子阻止了,她是对的,看来我还是要有人监督才行啊!

  我们的下午时光,是在和朱会长的交谈中度过的。谈的很多也很近,是交心的那种。陶医生下班前还不忘来我这里交代了一些细节,我们又问了很多。总之,一切为了明天做好准备。听到我明天捐献可能是全省第567例时,我和妻心里庆幸是个吉祥数字,希望明天一切顺利!

  单位领导电话询问了明天捐献的事,说季局长要率队前来南京表示慰问。我其实是不想这么麻烦的,但领导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唯有感谢领导,感谢同事的关心和祝福!

  晚上,准备早点睡,为了明天给自己加油!

  4月18日,星期二。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日子。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七楼血液科1号床,陶医生为了采集了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的十岁小女孩送去生命的希望。从此,我也成为全国第6405例、全省第567例、镇江市第63例、丹徒区第4例。国土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早上,6:30护士打完最后一针(第9针)动员剂,接着挂了两小袋水,一袋是补钙的,一袋还是动员剂。7:45抽血检查指标值,目的是确定采集数据。8:00陶医生准时来房间做采集前准备工作。今天护士们都来房间给我打气,让我受宠若惊!随后,单位领导季局长率队来医院看望我(他们分别是:徐蓉副局长、马志勇副局长、朱宝友主任、郭里丽同事,还有区文联吴呈昱副主席,我们的御用摄影师)。其实他们不用这么早来的,因为不知道采集流程,还以为像电视里那样,晚了进入无菌仓就看不到我了。(看来宣传工作太重要了)

  8:30准时开始采集。我选择的是左手输出右手回流的方式,左手是不好动的,稍有不慎影响血流,分离机就会报警。还好开始报了几次警,后来就平稳了。采集频率也从2000毫升-1800毫升-1075毫升-900毫升-780毫升/一次进入平稳采集期,每次采集干细胞量为18毫升,5个小时的总采集量为252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循环了三遍。混悬液中的造血干细胞量为1%左右,这些数据都是与陶医生交谈中我悄悄记下的。采集过程中我严格遵循医生的叮嘱,不断地喝水、吃水果、解小便,目的是补充电解质,防止钙的流失。

  下午2:15分,经过了约6个小时的采集,终于满足设定的采集量。2:28分拔管,五分钟后陶医生宣布采集结束。北京来的志愿者匆匆忙忙办完手续,就坐上了在医院楼下等候的出租车直奔高铁南京南站。因为采集比他们预想的时间长了一个小时,还好现在去乘坐3:09分的高铁还来得及。望着志愿者远去的身影,我们都在默默地祈祷那位幸运的小女孩,希望她从此获得新生,健康快乐成长!

  吴非补充道:“因为,我的高分辨配型相合度最高,而且都是O型血,所以选择了我。”他还风趣地告诉我:“从此你将多了一个亲人,因为她的血液比你女儿和你还要接近。”是啊,人世间真有这么多的巧合和缘分,有时让你捉摸不透,有时又近在眼前。

  科室同事郭里丽全程都在陪护,单位特意留了一辆车接我回家。小郭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布了捐献成功的信息,一时QQ群、微信群热闹起来,声声祝福不绝于耳。让我感动,更让我坚定这是我人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休息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期间我喝了大概一瓶半水,目的是让抗凝剂尽快排出体外。

  四点半我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房间也留给了董惠,加油!妹妹。

  回家的感觉真好!回顾了前辈们的介绍和宣传册上的知识,自我感觉捐献过程还是平稳的。并没有出现一些身体上的明显不适,就是出汗多一点,关节骨头酸痛感也不明显。看来,我的身体还是经受住了考验,棒棒的!

  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尽快调养好身体,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回归工作之中。用真情温暖社会,为自己,更为了家人。

  洗了澡,今晚必须早点睡。明天再向父母“请罪”吧!

  父母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反对,主要问了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这一点,我们用事实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但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无奈,言下之意是:你们都先斩后奏了,我还怎么说呢!当然还问了对方的情况,可是我也知之甚少,只是斩钉截铁地告诉两位老人,孩子得救了!

  女儿听到消息后,很淡定。她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说应该告诉她,自己是大学生了,又在南京上学,告诉她还会去看我们的。真是有点小遗憾!

  接下来的日子,我像退休在家的人一样无所事事。喝茶、看书,零零碎碎地干了很多事。妻让我去小区转转,去了几次都是老人,我还带着口罩。总感觉在别人的眼光里看我像个病人,于是我就不再去了。后来我和妻相约去了市区的南山绿道,那里的空气和环境更好,是个天然的氧吧。当然,闲下来我还是用心整理了我的笔记。并把它敲进了电脑,今且冠名为《我的捐献日记》。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