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服务基层完成青春的双向奔赴

 

2025-11-21 14: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4年盛夏,我选择成为一名安徽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开展志愿服务。在这里,我逐渐读懂了青春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我”,而是一场“我们”的双向奔赴。

  始于“我”的初心:一场青春的奔赴

  初到南坪镇,我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项目。在了解受助家庭时,我像一个小心翼翼的“旁观者”,不知该如何自然地问出那些关乎家庭收入、父母病情的问题,生怕不得体的言语会刺痛他们。我手里拿着申请表,眼神却不知该落在何处,那份笨拙的局促,现在想来依然真切。

邹昊男(中)走访“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受助家庭。邹昊男供图

  直到我走进越来越多学生的家中,看到墙壁上贴满了已经泛黄的奖状,见过为了维持生计一个人扛起全家重担的母亲,见过用粗糙开裂的双手补贴家用的奶奶,见过三伏天依然舍不得开电风扇的爷爷时,近距离感受到受助家庭生活的真实情况后,我突然感受到了手中申请表的分量。它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时光如织,岁月沉淀。在服务南坪镇的这一年,我累计入户走访学生家庭330余户,帮扶困难青少年240余人,为他们申请助学资金309000元。从不知所措到笃定前行,从模糊的概念到滚烫的信念,我终于掂出了这份工作的真正重量。

  成于“我们”的相遇:一段青春的共鸣

  邹昊男作为安徽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宣讲团成员在安庆师范大学进行事迹分享。邹昊男供图

  从未想过,青春的话语能拥有如此的力量。2025年3月,我有幸成为安徽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宣讲团的一员,在安庆师范大学进行事迹分享。当看着台下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满怀憧憬又略带迷茫的学弟学妹,我心潮澎湃,把自己服务乡镇这一年来有笑有泪的真实感受,一股脑儿地分享给了他们。一位坐在台下的学弟,将我的故事变成了他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囊。后来,他告诉我,就是在听了我的故事后,他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现在已是一名服务于淮北市烈山区的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他的话,让我听到了青春之歌最完美的和声。我的青春呼喊得到了另一段青春炽热的应和。从“我”到“我们”,就是这样一场又一场壮阔的青春志愿接力。

  融于“未来”的交响:一曲青春的永恒

  志愿者邹昊男在团濉溪县委开展的“团团照相馆”金婚公益摄影活动中为老人送去冲印装帧的照片。邹昊男供图

  “我们结婚那会儿,啥也没有,更别说拍照了。没想到老了还能和老伴拍张婚纱照,这活动真好!”濉溪县十北街社区的王奶奶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2025年9月初,团县委和社区联合开展“团团照相馆”活动,为金婚老人补拍婚纱照。那时,我被调整了服务岗位,到团县委开展工作。面对陌生的办公环境,说不紧张是假的。对接活动时,我反复确认着细节,满脑子都是“一定要做好”的念头。当听到奶奶对活动的称赞后,我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才悄然松弛。

  从南坪镇到团县委,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我与淮北的故事,如一曲青春之歌,丰满、悠长。在乡土中生根,在时代中开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我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我的青春篇章。

  作者:邹昊男,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