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服务三年热土,收获坚韧与成长

 

2025-08-01 14: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上班路上那排梧桐树影又一次拉长,我为期三年的西部计划服务之旅,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这三年,远非一份清单可以承载,它更像一曲在心底反复吟唱、余韵悠长的歌。此刻,我更愿以最真挚的情感,向生命中这段不可复制的岁月,向所有点亮我、塑造我、陪伴我的人致谢。

  首先,我要致谢这片名叫“昌宁”的沃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昌宁人,说来惭愧,在参加西部计划之前,我对昌宁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县城的街巷与大人的描述中。是西部计划这趟旅程,赋予我深度丈量家乡的机会。在一次次调研中,我的足迹遍及昌宁的12个乡镇。“绿美大田坝”“苗岭彝乡”“惠江明珠魅力珠街”……在与群众的围坐交谈中,一个个名字逐渐化作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泥土的芬芳。这些基层一线的鲜活场景,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获得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行走与倾听中,我才真正触摸到下基层、做调研的“筋骨”与“灵魂”。调研回来后,我撰写的报告,褪去了青涩与空泛,开始有了一些现实的“棱角”。我深知,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听过的声音,都已内化为成长的养分,沉淀为生命的厚度。昌宁不仅用山水哺育了我,更用这三年的行走,重塑了我认识、理解和热爱的方式。这是青春最深沉的回响!

  人们常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原生职场、一群引路人与同行者,同样能塑造成长的“灵魂”。在这里,我要郑重致谢昌宁共青团这个温暖的集体与我的引路人。何其有幸,我毕业后的第一个职场是昌宁共青团。在这里,我将青春的热忱倾注于团旗之下,从事一段青春的事业,拥有一段独特的青春感受!

  分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是我工作上的引路人,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贵人”。她常对我说:“背挺直一点,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表达。”感谢她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与鼓励,化解了我初入职场的忐忑与紧张。我至今还记得,在三年前的第一次例会上的发言中,她敏锐地察觉到我的胆怯。之后,她一次次将发言的机会交给我,让我在忐忑中学会表达,在挑战中建立自信。

  感谢三年来所有如师长般的领导和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是你们,让我这个刚出校门、心怀憧憬却略显稚嫩的学子,在严肃而启迪的学习中淬炼品格,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中学会担当,在鼓励创新的氛围里激发潜能,让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温度,更有情怀的基层工作者。

  最后,我要特别致谢这段名为“西部计划”的服务经历。这三年,远不止是一份工作履历,它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洗礼,更是一次彻底的青春蜕变。从最初的懵懂憧憬,到如今的坚定从容;从处理具体事务的手忙脚乱,到探索工作模式的思考与沉淀;从那个需要被鼓励才能发言的紧张新人,到能自信地表达、主动深入基层的团干部;从对家乡的自豪感,到升华为融入血脉的责任与奉献情怀。西部计划于我,是熔炉,锻造了我的筋骨;是沃土,滋养了我的精神;是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它让我在最贴近大地的地方,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了奋斗的价值。这份经历,是青春岁月中最厚重、最无悔的财富。

  如今,我将告别志愿者的身份,带着这段经历赋予我的坚韧、担当,带着这三年刻骨铭心的成长印记,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程。无论身在何处,在昌宁收获的感动与成长,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滚烫的记忆和最深沉的力量。我将永远铭记,我曾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我的根,曾深深扎在这片热土之上,并将继续从中汲取养分,努力向上生长。

  作者 杨健琳,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团委。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