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基层的工作再繁琐也值得坚持

 

2025-07-08 15: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首《到西部去》的歌曲,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2024年8月,我踏上了服务西部的征程。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的工作已近一年了。这段经历就像一幅画卷,在我的生命中徐徐展开,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刻的感悟与难忘的回忆。

  从初出校园的“新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工作者,从村会计口中的“那个新来的大学生”到“小柴”,从“我等你同事来”到“小柴,快帮我看看这个怎么弄”,我经历了挑战,收获了奉献的乐趣和被他人认可的喜悦,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基层的磨练中,我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青春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初入联圩镇乡村振兴办,面对陌生的环境、繁杂的工作和角色的转变,我曾感到迷茫和不安。通知上说的就业帮扶是什么?雨露计划的补助对象要满足什么条件?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具体怎么做?一个个陌生的词汇让我不知所措。“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成为了时常困扰我的问题。更让我感到焦虑的是语言差异,它给我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向部门负责人和同事讲述了我的困惑和迷茫,他们就利用空余时间向我普及相关政策。我也充分利用镇里纸质资料和前辈的工作留痕仔细学习,认真研究。遇到不明白的及时请教同事和村干部。语言方面,他们经常带我下乡和老乡沟通,鼓励我多听多说,并用电子媒体学习当地的方言。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心中的困惑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我逐渐适应了基层的工作节奏。面对前来办事或咨询问题的老乡,我不再是一头雾水,而是能熟练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需求或提供解决方案。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走进乡村振兴办公室之前,“乡村振兴”于我而言,不过是政治教材里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是报告中一串冰冷的数字,仿佛遥不可及。然而,真正投入到这个工作中,我才恍然发觉,这份工作的广度超乎想象:从追踪脱贫户的后续生活、落实学生的助学补贴,再到就业帮扶……这桩桩件件看似琐碎却又都关乎着百姓的切身福祉。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我们乡村振兴办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月预警名单一发,就得立刻联系村干部,让他们入户核实脱贫户、监测户的情况,搞清楚预警原因。在了解清楚原因后,还要做细致的摸底调查。这项工作量大又繁琐,但责任重大。很多农户年纪大了,不太会用监测帮扶小程序。每次核实完数据后,都得重新教他们怎么申请、怎么录入并上传。虽然过程重复又繁杂,但想到背后关系着一个个家庭可能返贫的风险,关乎乡亲们的切身生活,就觉得再繁琐也值得坚持。

  落实学生雨露计划补助申报这项工作,起初干起来有点被动,得到的反馈总是“没人申请”。面临有需要的学生可能会错失申报机会,我选择主动排查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来了解其子女是否有获得资助的需求。经过摸排,还真发现了几位符合条件的学生,并及时帮助他们申报了雨露计划。

  除了完成部门日常工作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我深入群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和禁毒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我走进敬老院,与老人聊家常、听心声,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还加入“河小青”环保志愿团队,参与河流清理、环境保护等工作,为保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让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的责任与使命。

  这一年,风雨兼程,我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纷繁与复杂,也明白了这份工作需要何等的耐心与坚韧。这段服务经历是锻炼,更是财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甘愿成为那微小而坚定的“星火”,用我的青春和热情,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奋发有为的青春篇章。

  作者:柴云,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