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青瓦楼下,星光渐明

 

2025-07-01 1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黔东南的群山,用层层叠叠的绿意将我拥入怀中。归柳小学,就静卧在这片翠色深处。第一次踏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推开六年级教室的门,几十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那一刻,我知道,一段注定铭心刻骨的岁月开始了。

  这里的孩子,像山间的小树,自由生长,也带着风雨的痕迹。有的沉默如石,课桌下藏着过早承担家务的粗糙小手;有的活泼似雀,会在你提问时忽然垂下眼帘。初来乍到,课堂纪律管理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叫阿宇的少年,校服袖子永远卷到手肘,眼神里藏着倔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他在作业本上写的字迹常是龙飞凤舞的。与他最初的沟通,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似乎只加深了隔阂。山区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有另一套运行法则,我需要俯下身,更耐心地去倾听、去理解。

  生活条件的艰苦是预料之中,却也在细节处考验着神经。漏雨的宿舍、听不懂的苗语和侗语,还有那无处不在的湿冷。但每当疲惫涌上心头,总会被一些微小的光芒照亮。清晨推开窗,云雾缭绕的梯田宛如仙境;放学路上,孩子们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喊着“老师好”,他们纯净的笑容仿佛能洗去尘埃;简陋的厨房里,不知哪个孩子悄悄放下的几颗还沾着泥土的青菜。

孙倩文在归柳小学辅导学生功课。孙倩文供图

  最深的触动,往往来自那些看似“顽劣”的孩子。那个总把袖子卷得高高的阿宇,在一次课后的单独辅导后,竟在某个傍晚,飞快地塞给我一个温热的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一颗烤得焦黄的红薯,还带着柴火的温度和泥土的甜香。“我奶烤的”,他远远丢下的话,轻得像风,却在我心里重重敲了一下。这颗红薯的温度,瞬间融化了所有隔阂的坚冰。原来,那些桀骜不驯的外表下,包裹着的是一颗渴望被看见、被认可的心。他开始在课后被留下,磕磕绊绊地读课文。虽然依旧沉默,但眼神里的冰霜,分明在慢慢消融。他主动擦去黑板上的字迹,那专注的侧影,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微光。

  支教的时光,是双向的照亮。我教他们ABC的发音,他们教会我大山的坚韧与生命的纯粹。在批改那些稚嫩却充满奇思妙想的作文时,在听到他们用并不标准的英语努力表达时,在见证哪怕最微小的进步时,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什么。那些曾经黯淡或桀骜的眼神,一点点被点亮,像散落在山野间的星子。虽然微小,却努力地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青瓦依旧,木楼静默。但我知道,在这片被群山守护的土地上,有些星光正悄然渐明。它们照亮孩子们懵懂前行的路,也温暖着我这个异乡人的心,更汇聚成一种无声却坚定的力量。纵然山高路远,耕耘必有回响。每一份真诚的付出,都在为这片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我在静待星光璀璨的那一天。

  (作者:孙倩文,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归柳小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