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用爱与行动点亮大山的希望

 

2025-05-14 11: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刚来到四川省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时,我对于学生们的真实情况还一无所知。教室里,孩子们大多安静得像山间的晨雾,内敛而羞涩。面对他们渴望却又有些害羞的眼睛,我微笑着说:“大家可以试试用写纸条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甚至是自己的梦想告诉我。我会认真阅读,尽量给你们反馈。”我希望用这种轻松的方式,让他们敞开心扉。

  第二天下课后,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我静静地拿起纸条,细心阅读。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种纯粹而真诚的力量,仿佛每个字都在诉说着梦想与渴望。

  “我希望老师可以严厉一些,因为有句话叫‘严师出高徒’。”这是阿木尔布写的。他的文字虽然稚嫩,却透露着一种对未来的渴望。

  “张老师,您好!我觉得您可以严厉一点。我的数学学得不好,也没能力进行自学,我需要有人进行指导与监督。”这是周梦娇的心声。她的留言坦率直白,传递着对老师的信任与期待。

  孩子们的留言,满载着他们对改变的渴望。他们的梦想与内心的诉求,宛如一股激流,冲击着我的心灵。它们提醒着我,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孩子们心中那份渴望光明的火焰。我要携手支教的伙伴们通过努力,帮助这些孩子们看到山外的世界,让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支教工作之外,我们趁着周末的空闲,开启了一段温暖而充实的“送教下乡”旅程。周末,我和伙伴们来到甘洛县格布村,为不能在校就读的孩子带去了古诗词的韵味、趣味英语学习,以及数学知识的乐趣。

  “支教的哥哥姐姐来了!大家快坐好!”我们刚下车,一群活泼的小朋友们兴奋地向村委会跑去,并急切地告知同伴们。这样的场景,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虽然孩子们个个羞涩,不敢主动与我们交谈,但他们那双闪亮的大眼睛,却透着无限好奇。于是,我们便通过游戏和轻松的对话,以及分享校园里的趣事,慢慢打破彼此间那层青涩的隔膜,拉近了我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如同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疲惫。每当看到他们专注地倾听,眼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当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总会偷偷摸摸地向我们表达着他们的喜欢和感谢。

  “老师,您‘幸’(辛)苦了,祝您快‘了’(乐)!”这是小丽同学在下课后写在黑板上的留言。这句简单而真诚的话,如同一缕春风拂过我的心田。原本她写下满满一大段,表达对我们支教老师的喜爱与感激。当我们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她却将所写的擦去,只留下这一句短短的祝福。看着黑板上残留的错别字,我深感现实的无情与残酷。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教育的发展如同大山般缓慢。格布村的第一书记向丹告诉我,这里的学校几乎没有英语老师。因此,“送教下乡”活动,真的是一滴滴甘露,在滋润着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仿佛是点点星光,照亮了他们求知的道路。同时,也让我们在这段旅程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教,而是为他们点亮未来的火炬。随着送教下乡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的内心也愈发坚定,并希望将这份责任和热情一直延续下去。

  用心播种希望,用爱灌溉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心去做,大凉山的孩子们一定会用他们的成长,回应我们的努力,并迎来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

  作者:张哲瑞,四川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四川省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