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0: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这句标语是我第一次踏足雪域高原时烙在我心中的一句话,也是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的动力。2021年7月28日,我和队友4人一同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在这里,我用真心和爱心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如果问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温暖和力量。
李明在课堂上为学生授课。李明供图
西藏,一个充满了神秘的地方。当我踏足这片圣洁的雪域高原时,面临的第一关就是“身体关”。西藏拉萨贡嘎机场海拔3500米。飞机刚落地时,高原反应像头猛兽般向我扑来。我头重脚轻,呼吸急促,腿脚发软。在开学的两周里,阿咖酚散成为我每晚入睡的良药。同时,“饮食关”又接踵而至。这里的餐饮完美地吸纳了川菜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这里的餐饮让我吃得胃很难受。它们像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就在这时,我看到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他们的笑容给予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才慢慢步入了正轨。
我常用“雪域高原的天使”来形容这里的孩子们。我的学生很多都是县里农牧民的子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至真至纯。
我清楚地记得,汶川地震纪念日那天,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中,学生向我们讲述了那段历史。当讲述到救援中子弟兵跃下机舱的场景时,教室里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红了眼眶,流下了泪水。那是一个个纯真的灵魂,为未曾经历的苦难流下的共情之泪。
李明在断电的晚自习给学生辅导功课。李明供图
在年级举办的朗诵比赛中,学生诵读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他们说,非常喜欢这篇文章里的少年意气。是啊,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都要拥有这种少年意气。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朗诵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们在周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喜悦,写下了对我的感谢,更写下了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念。
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不为别的,只为能够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域高原上,在这些格桑花的心中,种下希望。
在教学工作中,我绞尽脑汁地想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当感觉到课堂的乏味,并给孩子们带去负担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偏离了最初的方向。他们固然需要参加高考,需要学习知识,但更需要精神上的开拓。他们需要在看看雪域高原以外的百里粮仓、鱼米之乡后,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意义。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课程,让课堂变得快乐和轻松。
每天的晚自习,我都主动到教室去,或是检查背诵,或是解答问题。山南的冬天是很难度过的。严寒、狂风都在摧残着人们的意志。尽管每晚都要到十一点多才能离开教学楼,但是一想到学生,我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我是个语文老师,当看着学生拿着英语和数学课本向我投来求知的目光时,我努力捡拾起残存的记忆,帮他们解答着问题。后来,我开始了在周末帮助学生补习数学功课。
这一年,我还因为代课认识了其他班的孩子们。在校园,我总会听到孩子们一声声响亮的“李明老师,好!”“李明老师,再见!”。每每听到孩子们的“老师好”“老师再见”,我浑身都会充满力量。
李明与班里的孩子们合影。李明供图
记得,在最后一课,我给孩子们分析了一些高校历年录取高考学生的情况后,学生们一个个为我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并赠予我他们写的信件。信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最深:“老师,您是第一个说相信我们能考上这些学校的老师。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很幸运能在高中遇到您!”
那一刻,我感动得落泪了。之前经历的无数个彻夜难眠,以及无数次的濒临崩溃都是值得的。这群孩子用他们的纯真,给予我勇气、温暖和力量。同时也在激励着我,要扎根西部,为广袤土地上的格桑花带去希望。
作者:李明,安徽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