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在麦积山播撒教育的种子

 

2025-04-07 14: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陇东苍茫的群山之间,麦积山石窟的千年梵音悠悠回荡,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过往;而山脚下的琅琅读书声,清脆悦耳,宛如新时代的希望乐章。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教育实践,正以最为质朴的行动,在这片黄土地上浇灌着未来的“根系”。

  实验室内,废弃的塑料瓶不再是无用的垃圾,而是成为了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的奇妙窗口。孩子们用刻度线精心丈量着生命的萌发,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探索着生命的奥秘。那些稚嫩的观察日记与测量草图,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印记,更是黄土地对科学精神的无声召唤。书法室里,孩子们在宣纸上挥毫运笔,一笔一划都饱含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中心学校,佳木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潘奕达为学生写书法例字。潘奕达供图

  在这里,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成为世界的拓荒者。在讲解自然科学知识时,我会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让孩子们了解土壤、气候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时,我会引导孩子们挖掘家乡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时,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为未来的成长积蓄着力量。

潘奕达为学生上课。潘奕达供图

  这种与乡土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血肉联系。他们开始关注家乡的发展了。这种意识的觉醒,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个人成长,也为地域的振兴注入了活力。

  我时常静静地凝视着山间散落的灯火,那微弱而温暖的光芒,就如同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之光。西部教育的使命,从来都不是以短暂的光辉照亮前路,而是以持久的光热温暖这片土地。

  青春以教育的名义绽放光彩,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终将会让每一粒种子长成参天的大树,为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作者:潘奕达,佳木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