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09:1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在团中央的号召下,本人于2015年8月24日抵达甘肃省定西市,展开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时光荏苒,转眼间即将迎来在这块深爱的黄土地上”支教的第300天”。眼看支教生活快要结束了,在剩下的这几天,想着静下心来,用心地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这一年的支教生活。
自从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东岳村锦钊小学,不知不觉,已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从一开始不适应这里的自然环境,如环境、气候等;也不太适应这里的人文环境,如方言,饮食等。对于教学工作,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到现在我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生活环境,更能融洽地融入这里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年不只是在西部发出光与热,对本人而言,更是一次华丽地蜕变。下面,自己从教学、工作、生活、扶贫等四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这一个学期做的事情。
【教学篇】
教育教学就是我们本职工作,也是我们这一年的工作重心。2015年8月26日抵达学校,27号即第一学期的第一天,我便投入到工作当中。我主教三年级数学,还担任一年级美术,二年级音乐和三年级美术的课程。三年级共有24名学生,男女生各半,有趣的是全校唯一的一对双胞胎和一对龙凤胎都在三年级,给后面的教学也增添了些许乐趣。很快我就熟悉了班级情况,也了解了教材内容。不过当自己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基础较差时,自己是倍感压力。因为上学期期末全班平均分不足60分,全区20多所学校倒数第二,此外,班级还有俩个8分、9分的“困难户”。
即便如此,自己还是怀有信心,更不能让孩子们失去信心。在上学期的教育教学中,自己一直在班里强调上课纪律和学习习惯。我开始抓上课的效率,课下便跟学生们打成一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初步有一些可喜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1+2都不知道的三年级学生,新手的我还是有点棘手。自己就利用课余时间、午休时间等,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慢慢地也有了效果。期中考试后一个考27分,一个考29分。我经常鼓励自己和学生们:“加油,同学们!加油,连自建!”。对于教学结果,自己深知,只有踏踏实实地抓住平时教学质量,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上学期结束后,我感觉学生也慢慢适应自己的教学模式,成绩上也有了满意结果:期中考试进步2个名次,期末又进步1个名次,上学期共进步3个名次。更让自己欣喜的是三年级学生的班风、学风越来越好,经常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
第二个学期,自己教学任务略微改变,依然主教三年级数学,还担任二年级音乐和三年级的音乐和计算机课程。自己继续保持上学期的良好教学模式。当发现上学期做过几次家访过的学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后,我决定这学期做到家访全覆盖。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和深入了解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了良好改善。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又在原先的基础上前进2个名次,两个学习“困难户”也稳定在30分左右。对于这样的教学成果自己也比较欣慰,希望在最后的这十多天,再接再厉争取再攀高峰。
【工作篇】
一年的的支教生活除了教育教学,还有其他的工作。自己除了担任文化课的教学任务,还是教务处工作人员,负责新闻稿拱写,每个月都会给上海大学、上海华信基金会、中国青年网等投些宣传稿。一年的支教生活,也让自己深刻地了解做好一名乡村教师的不易,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学校工作。自己总结为“教学时,他们是园丁;工作时,他们又是后勤”。每周一放学是学校的例会时间,来总结一周工作,更重要的是安排下一周的工作,或者准备教学检查。
平时自己组织参与了一些集体活动:一,去年冬天,自己组织在网上发起“汇聚点滴爱心,共助孩子成长”的众筹活动,共募集善款4597元,为全校学生购置一双过冬的手套和一双厚袜子,后来又给学生买了一些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六一儿童节也给每名同学购置一些简单的礼物。二,自己在网上发起“衣旧情深”的爱心募捐活动,在很许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与鼓励下,给学校筹办了几间物资室,以便老师家访、考试奖励提供充足的物资,并且受到学校老师们的好评。三,联系浙江舟山大学生村官,协助组织社区百姓,共同做公益,为学校建立起一间“我的梦”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培养阅读的习惯。四,协助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庆六一、家长会、消防演练等;协助学校接待来宾,如上海大学校团委来访,团市委、团区委的活动,甘肃省统战部、福建省致公党等等一些关爱西部的活动等等,经常负责摄影拍照,为学校提供图片素材。
这些工作的事情不仅给了自己锻炼的机会,更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
如果说在这么多次活动,最难忘是哪一次?我会说是我们的“希望林”。第一次来到祖国的西北部,这里的黄土高原刷新了我对山的认识。“其实,植树的想法,一开始就萌动了”前期讨论时自己和队员们说,“刚一踏进甘肃的地界,特别是过了天水站,干涸的黄土山刷新了我对‘山’的认识。”除了南方的绿水青山,原来黄土高原上的山坡是这样的干涸与贫瘠。从小就学习了树木具有防尘、固土、聚水的诸多功能,经过和几名队员的研讨,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植树造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