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大山微光暖童心!

 

2025-11-03 10: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群山深处,回族女孩陈洋曾在命运的坎坷里坚守求学梦。在江西财经大学“映山红”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鼓励与守护中,如今,她已成为湖南工学院一名大一新生。这段跨越千里的帮扶故事,在川西高原奏响了民族同心的动人乐章。

  家逢变故,求学梦险些折翼

  灶台边的炊烟、田埂上的锄头,是陈洋童年最熟悉的画面。贫寒的家境让她早早学会了做家务干农活。提水桶、干农活,她干得得心应手。“多做一点,爸妈就能少受一点累。”简单的话语里,藏着陈洋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朴素心愿。

  然而,人生的考验却在她即将踏入高一的校园时骤然降临。爷爷的不幸离世,让陈洋读懂了“离别”这个生命中最为沉重的命题。紧接着,她的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更是给这个脆弱的家庭最为沉重的一击。高昂的医疗费用、日常的生活开支,生活的重担压得陈洋喘不过气来。“当时就觉得天塌了,家里已经没有钱再供我上学了,我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不如辍学出去打工,至少还能帮助爸爸治病、补贴家用。”回忆起当时的想法,陈洋的声音里仍带着一丝哽咽。放弃学业,成为这个少年在困境中无奈的选择。

  支教援手,立志走出这大山

读高中的陈洋。陈洋供图

  就在陈洋收拾书包准备退学时,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她的心房。江西财经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曹宇,偶然得知了她的情况。曹宇深知,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她不能看着这个勤奋又懂事的少年因为家庭困境而放弃梦想。

  “不能放弃读书!”曹宇第一时间联系了陈洋,反复开导她。“你现在还小,辍学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走出大山、学好知识,才能真正帮助家里”。为解决陈洋的学费与生活难题,让她安心读书,曹宇决定每年资助她6000元。

  这份来自远方的关怀与资助,重新点燃了陈洋求学的希望。“曹宇姐姐说了,我不能放弃,虽然前面的道路很崎岖,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善言辞的她把这份善意记在心里,并化作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圆梦大学,家道渐兴盼头足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陈洋。陈洋供图

  时光的河流悄无声息。2025年的夏天,一封来自湖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跨越山海,被送到陈洋的手中。

  更令人振奋的是,陈洋的父亲在医生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真的太感谢曹宇姐姐了,如果不是她,我可能早就辍学了,爸爸的病也会成为家里填不上的无底洞。可现在,感觉一切又有了新的奔头!”陈洋激动地说。

  喜讯传来的第一时间,陈洋便迫不及待地与曹宇分享了这份喜悦。手机那头,曹宇在为陈洋感到高兴的同时,再次鼓励她:“到了大学之后,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将来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接力守护,民族团结薪火传

研支团成员与陈洋进行交流。江西财经大学“映山红”研支团供图

  2025年9月,在陈洋即将前往大学报到之际,江西财经大学“映山红”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特意来到她家中进行探望。大家仔细询问她的入学准备情况,并分享了大学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技巧,帮助陈洋提前适应新环境。

  陈洋的故事,是大山学子靠努力改变命运的缩影,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自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以来,数千名江西财经大学的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乡村、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西部发展。他们翻越蜀道、守望格桑花开,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西部沃土,用青春与奉献在祖国西部书写一抹亮丽的“映山红”。(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杨菲菲 高舒倩 温雅雯)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