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我和孩子们间的十个感人瞬间

 

2025-07-28 14: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支教的日子,像溪流般淌过,却在心底沉淀下无法磨灭的印记。那些看似平常的瞬间,汇聚成照亮彼此生命的星河。回望这段旅程,一些感人的瞬间在脑海中常常浮现。它们仿佛是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和感悟。

李凡给学生画的肖像。李凡供图

  当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我的样子,那专注的眼神和略带歪斜的线条,充满了真诚与好奇。我也拿起画笔,认真勾勒他们的脸庞。这不仅仅是绘画,更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在互相观察与描绘中,我们打破了师生间固有的距离,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充满创造力的联结。他们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自己,我也在他们的笔下看到了自己的模样。

  未曾想到,几张薄薄的信纸会成为最珍贵的收藏。孩子们在信中向我倾诉成长的烦恼、家庭的困扰,以及学业的压力;也真诚地感谢我在课堂上照顾他们的感受,在他们被误解时为他们辩解,并能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这些文字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看见与守护。他们的信任,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学生送给李凡的手工作品。李凡供图

  纸折的花朵、汉堡、简单的贺卡……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在成人眼中或许略显稚拙,却是他们倾注了心意与时间的珍宝。能收到这样的礼物,让我感受到了被孩子们的喜爱与接纳。它们提醒着我,教育的情感连接,往往是通过这些微小、具体的“给予”而变得无比真实和温暖。

  在担任三(2)班科学老师期间,我巧妙设立积分卡兑换小礼物的机制。看着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攒着积分卡,满怀期待地来兑换一支笔、一块橡皮或一个小本子时,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和拿到奖品后纯粹的喜悦,让我感受到激励带来的正向力量。这不仅是“交易”,更是他们努力被看见、被肯定的满足感。

  作为五(3)班美术老师,第一堂课就听到学生们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们画得不好看。”我坚定地告诉他们:“没有画得不好看的画,只要你们用心了,就能展现出属自己的特色。”看着他们眼中的犹豫消失了,并开心地拿起画笔,我明白了破除“我不行”的自我设限有多么重要。同时,我还担任五(3)班的女性生活指导老师。平日里,女孩子们会悄悄围拢过来,带着羞涩又好奇的眼神,向我询问关于月经的“小秘密”。这份基于性别的信任,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体会到在她们成长的关键阶段,提供科学、温暖、不带偏见的引导是何其的珍贵。

李凡辅导学生功课。李凡供图

  在第二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心理健康老师。在参加一次心理健康宣讲活动时,我紧张得手心出汗。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临场时内心还是充满了忐忑不安。没想到,几个细心的学生围了过来,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您已经很棒了!您讲的内容我们很喜欢!”这份来自学生的安慰,瞬间抚平了我的焦虑。它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师生关系并非单向的输出与接收,而是相互的滋养与支持。他们的善良和共情,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让我至今难忘。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在课堂上,那些曾经被贴上“调皮”“不爱学”标签的学生们,却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当课堂出现喧哗时,他们突然站起来,大声而严肃地制止:“你们不要讲话了!我听不清李老师在说什么了!” 那一刻,我看到了被尊重、被激发后的责任感与专注。当课程的内容真正抵达其心灵时,他们就会成为我课堂的守护者。

  在最后一堂心理课上,我请孩子们用三个词写下学习这门课的感受。“救赎、希望、机会”,一个学生郑重写下了三个词语。我从未想过,这门课程能在孩子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孩子的认同,让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教育的力量!它可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一个支点,甚至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

  在整理行囊时,一个平时话不多的男孩默默走过来。他接过我手中的箱子说:“李老师,我就是想帮你!”这简单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告别。它让我看到孩子心底最纯粹的善意与体贴。这份纯粹的关怀,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光。

李凡制作并赠送给学生们的书签。李凡供图

  临行之际,总想留下一些有形之物作为念想。我选择制作书签赠与他们。这些小小的物件,轻飘飘的,却承载着我沉甸甸的期望和祝福: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愿阅读成为他们看世界的窗口,希望文字的力量能陪伴他们走向远方。

  这些难忘的瞬间,像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我支教生活的全貌。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充满了真实的温度。它告诉我:教育的意义,藏在每一次真诚的互动里,在每一个被看见、被倾听、被信任的瞬间里,在彼此生命相互照亮的过程中。它将永远提醒我:在某个远方,有一群孩子,曾用他们的方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片春天。

  作者:李凡,贵州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贵州省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