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基层工作没捷径,脚沾泥了,心就稳了。”

 

2025-07-25 10: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4年8月,我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背着行囊来到了四川省富顺县狮市镇。车窗外,城镇的轮廓渐渐淡去,换成了连绵的丘陵。这些矮矮胖胖的丘陵像刚出笼的馒头。一条弯弯的公路绕着丘陵蜿蜒盘旋。公路边稀稀拉拉的池塘镶嵌在田垄间,像一面面张开的镜子。直到村口茶馆旁那棵老树近入眼帘,我才意识到,罗寺村到了。

  初到罗寺村,我便确立了“以村民为师、向实践学习”的工作准则,并力争快速融入村集体。说实在的,刚来那会儿干起工作来真有点手足无措。对着一堆文件犯怵,看着地图分不清哪是冲田、哪是坡地,连村民口中的“冲田”是啥,都得用手机来查。村支书一句话点醒我:“基层工作没捷径,脚沾泥了,心就稳了。”这句话很快在一次分田事件中,给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实践课”。

王云博(左二)在罗寺村进行分田到户。王云博供图

  一次分田到户,由我和村里的罗队长一同处理。一位老人对分田结果很不满意,觉得给他的地分少了。当时我缺乏处理这类突发问题的经验,只能沉下心来慢慢沟通。我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劝他消消气。我告诉老人,我们测量分地时用的都是精密的仪器。听了我的耐心解说,老人的态度缓和了些,却始终不认可分田的结果。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罗队长主动站了出来。他表示可以从自己的地里匀一小块给老人。老人思索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通过这件事,我不仅学到了沟通与担当的分量,更明白了“脚沾泥”不是一句空话。基层的工作必须从最基础的事做起,才能一点点摸透村里的“门道”。

王云博(右一)在罗寺村村口进行反诈骗知识宣传。王云博供图

  在熟悉了村里的情况后,我开始接手网格管理的工作。我先在村口跟村民讲网格政策,重点提醒大家注意道路安全和防溺水安全。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我在危险的路段和水域旁挂上了警示牌,并每天到这些路段和水域进行巡查,同时还归档建了安全台账。从此,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和意外溺水的事。

罗寺村柑橘采收现场。王云博供图

  守护好村民的安全,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底线”;而带领村民把日子过红火,才是更实在的“追求”。罗寺村以柑橘种植为主要产业。为了了解这一产业的发展,我以“学习者”的姿态扎进田间地头。在果园巡查时,我主动向村民请教柑橘套袋、果林土豆套种等技术,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模式,将经验转化为实操能力。为保障土豆种植质量,我多次徒手刨土检查未发芽种薯的霉变情况,并记录土豆出芽率数据,为后续补种提供精准依据。柑橘采收季,我和村民在山上忙活了半个多月。看着一箱箱金黄的果子运下山,再被送进加工厂,我心里别说有多美了。

  基层的日子,就像罗寺村的柑橘,初尝有点酸涩;细细品味,酸涩后是从舌尖直抵心底的甜。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村民们一定会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作者:王云博,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四川省富顺县狮市镇罗寺村。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