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西部明星 >> 正文

张彦良:我愿做晴隆的一条小河

 

2011-05-09 09: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是非常平静的选择。没有激情四射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深刻复杂的心理斗争,仅仅是因为宣传海报上的那句话--“光荣与梦想: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它和我心里某种固有想法不谋而合,仿佛只是别人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我无须重复,点头认可就是了……

  初到晴隆,团县委领导很关心我们,大概是看我比较瘦弱,怕适应不了偏远乡镇艰苦的生活环境,想把我安排在条件较好的服务单位。但我却更愿意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真正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便委婉的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主动要求去了沙子镇中学,开始了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

  让我没想到的是,初到学校,沙中领导便安排我担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我的母亲是一位老教师,多年来,亲眼目睹她工作的繁重和辛苦,让我深深地知道当老师不容易,当班主任老师更不容易。而现在,自己这么个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且没有任何从教经验的人要做六十多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真有点发怵,有点战战兢兢--不是怕苦怕累,是怕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班上的孩子、对不起他们的父母……我的个性,不允许我一推了之,更不允许我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我只得在硬着头皮接下任务的同时暗暗告诉自己:做,而且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真正站在了讲台上,面对着班上那些人生观、价值观正悄然萌芽的学生,想想他们背后父母期待的眼神,我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不光要“授业解惑”,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更要“传道”,帮他们成长,帮他们了解社会,了解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努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学习观念,让他们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也要求自己不仅要做他们的老师,更要做他们的朋友、兄长,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我常常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去寨子里和学生家长交流孩子成长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教育……这些细致到琐碎的工作,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我执教的一年里取得了或大或小的进步,而孩子们一声声调皮的“张大哥”,就是对我最好的嘉奖…… 

  除了担任班主任外,我还承担了七年级六个班的实践和计算机课以及九年级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是整个沙中课时最多的老师之一。像做班主任工作一样,我认真细致的准备每一节课,争取每项课程自己都能拿得起,讲得了,并能让学生听得懂。为了完成自己“让每项工作尽善尽美”的目标,我常常在半夜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在教室为学生做个别辅导或谈话,甚至都顾不上吃饭;有时更放弃节假日休息,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进行家访……可是,虽苦,犹甜。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那段最辛苦的日子也是我觉得最充实、最甜蜜、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日子。

  本职工作固然要做好,但如果在本职工作之余,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服务地提供更多的帮助,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起来:那时候,沙中远程教育设施和微机室教学设备开始施工安装,对于一个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参与这种实际施工过程,可是难得的实践机会啊!虽然读书时我是网络安全方向的,可是上学时打下的坚实专业基础,让我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和施工人员奋战到底,发现和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得到了施工方贵州振华公司领导的赞赏。逐渐地,县里面许多单位听说我微机技术不错,纷纷通过各种途径邀请我为他们维护微机。甚至,就连册亨县巧马镇铁五纳贤希望学校也辗转找到我,他们那里微机室的微机因为维护不善,已经大部分不能用了,我二话没说,马上动身,中途转了三次车,翻山越岭奔波几百里到册亨为巧马希望学校维修了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设施。看着那些微机被我修好之后重新投入教学,听着学校领导表达的感谢之情,眼前闪动着微机课上那些可爱孩子们的笑脸,映着南盘江畔美丽的山光水色,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几天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