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正文

顾文明:助学只是为了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2017-12-12 09:2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省最早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已选派十九届228名(第十九届支教团正于藏、滇两地支教)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同学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恭城、西藏林芝、昌都和云南澄江、凤庆等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钟楼少年多壮志,也学红烛照深山。十九年来,历届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为服务地带来公益建设项目几十项,资助当地贫困学生5000余次。

  目前,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组建完毕,正在接受系统的支教培训。为了更好地传承支教团的精神,学习往届支教团成员的经验,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发起“寻访支教人·传承支教情”系列活动。

  顾文明,男,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研究生,中山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队成员。2016年7月赴西藏昌都市支教一年。

  担任高一英语老师,兼任政教处干事,他教学成绩突出,工作能力优秀,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担任昌都队队长,他带领队员在昌都市开展了“一对一”助学项目、“索尼梦想教室”多媒体捐赠项目、“光明计划”眼镜捐赠、“途梦课堂”、“广州时代地产冬衣捐赠活动”、“甘泉计划”、游心公益图书角和好百年奖学金等公益项目,共对接和筹集善款、爱心物资合计约103万元。凭借用心的努力与付出,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志愿者标兵”称号。

  问题一:想请问师兄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参加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并且选择赴昌都进行支教呢?

  首先,我从上大学开始就萌生了支教梦,不管是环院各位老师前辈的熏陶也好,还是丰富的公益经历,都让我十分渴望能参加这样一个活动。而到了读研究生的时候,各方面条件基本都成熟了,这让我下定决心踏上这条支教路。

  另一方面,对于西部支教这个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学校所鼓励的,正如陈春声书记所言:中大的学子,不仅要品学兼优,更应该要有家国情怀,选择去支教,也是希望能够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然在支教的这一年,你不止是在付出,更是在成长,看待事物和对未来的规划也会不一样,比如我自己,支教后,变得更爱学习了,这份想学习,愿意继续深造的心从未如此明朗,我知道自己读书的意义所在了。

  此外,西藏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昌都,地处澜沧江之滨。虽然昌都的条件相对有些支教点略差一点,但是那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帮助,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他们也都是看得到的,而且其不同的文化风俗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所以去昌都地区支教一直是我的心愿。

  问题二:我们了解到师兄与很多知名的企业合作,并且在公益项目上小有成就,我们想请教下师兄,是如何与这些企业建立关系并将公益项目做好做大的?

  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走心!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考虑问题的时候,想不受到别人的信赖都难。在昌都工作的这一年里,我不能说每件事都做的完美,但是可以说是“不打折扣,甚至锦上添花”。比如和索尼公司、时代地产等基金会合作的时候,在帮他们做活动宣传的时候,我会用最有限的资源做到最好的成效,甚至在某些细节方面,我们做的比企业提的要求更好,这样就树立了我们值得信任的口碑,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基金会与我们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问题三:那很想请问师兄,在与企业开展这么多的活动,有什么是最需要注意的呢?

  当然,必须提一点,我们支教的最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尽管公益项目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我们要牢记心中最原本的东西,记住孩子们最应该需要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才有意义,有些时候,你们可以邀请一些在自己工作领域上小有建树的家长开展一些讲座之类的,分享他们的心得,这些活动有时候也能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对于有个别企业提的一些过于功利的要求,或者说可能会对孩子们带来不好影响的活动,我们一定要学会拒绝。永远不要忘了,助学,给这些可爱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才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

  问题四:虽然基金会之类的组织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很多帮助,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呢?

  第一,中山大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平台,可以说从开始到我们第18届,乃至以后,历届支教团队员都是中大选出的很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有很多优秀的前辈,留在西部或者继续在公益事业上奉献力量,他们给我们支教团的师弟师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有幸和支教团的一位前辈交流,虽然接触只有短短几次机会,但会发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也许都不是问题,师兄能够克服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困难,我们在支教中遇到的小小挫折又算什么呢?只要用心,就一定能解决。

  第二,对于个别的很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模式进行资助。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叫措姆的小女孩,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但是通过实地家访才知道她家的经济问题真的迫在眉睫,父母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很难支撑家里的经济重担。她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所以小措姆,一个品学兼优且很懂事的孩子,为了让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她那句“妈妈,你不要担心,还有我,我去帮你挖虫草,我来养家,我来照顾弟弟......”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后通过努力,我们帮她找到了资助者,让她重返了校园。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她,一下从年级前四十进步到年级前二十。不过对于单独的一对一资助我们不是非常倡导,因为面对大规模的一对一资助,我们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无论是人力还是其他,重要的是,自从慈善法出台后,对社会募捐方式是有一定规定。为了合法合规,现在较好的方式是寻求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作为合作平台,来推动这些公益项目。此外,过多的一对一,资助者与小朋友联系,可能会发生一些我们不可控的问题,甚至出现不好的结果,我们还是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三,除了我们研究生支教团,在西藏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助学团体,就是援藏老师。我们那一届遇到的重庆、天津、福建组的援藏团就给我们了不少帮助,一方面这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内地有很多学校是有支援西藏的愿望,但是缺乏一个合理的途径和好的idea,而我们恰好可以做这个沟通联系的桥梁,去为孩子们争取些额外的资助,比如课本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的。而且援藏老师们的联动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呼吁更多的有志青年关注西部教育,为西部建设助力。

  问题五:小女孩措姆的故事确实令人动容,那在在支教过程中还有其他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么?

  这样感动的事其实很多的,不过现在想到印象深刻的是我帮助了一个差点被毁前途的孩子吧。

  高中生,难免会有点冲动,尤其是男孩子。有一个我们班的男生,英语成绩很不错的,其实各方面表现也都不错。然而,有一次他与一个老师发生了些冲突,顶撞了老师,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被顶撞的老师本是要给他一个处分的,要知道对于学生,处分这种东西是很大的黑点,可能会影响那个孩子一辈子。

  出于种种原因,我站出来帮了这个孩子,先是与那位被顶撞的老师做了很多沟通,最终争取到了那老师的理解。然后大晚上快十二点了,我又去找那个孩子沟通,了解了情况之后,给那个孩子讲了很多,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冲动道歉,也为了自己的未来好好学习。

  那个孩子是极懂事的,在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看到我的帮助,一个大男孩,哭了,还坚持把我送回教师宿舍......好在故事的最后,这孩子能够继续安心学习了,而且像个男子汉一样,认真履行了他会好好学习的承诺,这也是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对那的孩子,一定要走心,天下没有本来就坏的孩子,我们要把自己当真正的老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和机会,一个少走弯路的机会。

  问题六:感谢师兄分享了这样的故事,之前师兄提到我们的重心应该是教书育人,那我们也想知道在教学方面,我们该怎样做会更好?尤其是面对新的支教目标和改变。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虽说藏区孩子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对内地会有点点劣势,但这正是我们支教要改变的,也是我们的初衷。所以教学方面也要走心,认真准备每一堂课。

  首先要会备课,咱们支教团的学生一方面要有自信,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要有个老师的样,但是老师的自信不是来自信口开来的各种“鸡汤”,而是为教学所做的认真准备,要有目的和计划,真正教给学生知识。比如一堂45分钟的课,至少25-30分钟应该“传道受业解惑”,剩下一些时间可以让孩子们做做练习,或者聊一些课外的东西。

  其次,要有激情,相对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我们能有的最大优势就是激情!做事教学都要有激情,有这样的激情,学生也会愿意学,要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学科的选择上,除了根据当地教学的需要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当然要与班主任好好沟通合作,一个班的班风与班主任是有莫大联系的。

  问题七:最后想请师兄回顾下这一年支教经历,给我们即将出发的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做个动员。

  回顾这一年,我可以说不留遗憾吧,就算还有很多没做完的事,至少开了个好头,期待后面的人开拓创新。这段支教经历还是很接近我支教的初衷的。

  给你们的建议,首先就是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为主要工作方向,不要把城市里有些“毒鸡汤”灌输给孩子们,成绩可能不是绝对的,但是对于他们,却是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方式!所以在综合教育的基础上还是要注重孩子们的成绩。

  最后是关于公益项目,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学会合作共赢,希望能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学习的机会!希望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能够继续将中大支教团的优秀品质传承发扬下去,最后你们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潘青 郑鸿祥)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