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编者按:4月27日上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视讯会议,正式启动201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部计划山东、广西项目办及聊城大学、兰州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山东项目办在201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视讯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共青团山东省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谢宁
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山东项目办按照全国项目办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扎实做好志愿者的招募、选派、后续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先后有6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累计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等地派遣西部计划志愿者6686人,输送研究生支教志愿者550人。在做好西部计划的同时,积极实施地方项目,向省内17市共派遣山东计划志愿者730人。13年来,山东项目办紧密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注重提升品牌效益,在宣传动员、招募选拔、服务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在西部计划招募派遣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系统科学的工作模式。
一、领导重视,政策、资金有保证
管理体制健全。省级层面和各高校都分别成立了西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西部计划工作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评估的重要内容。
政策落实到位。山东从省级层面落实解决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公务员、事业编招考等相关政策,为志愿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费有保障。各高校都拿出专门资金作为西部计划工作经费,有的高校每年专项经费达到20多万元。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高校在每年志愿者赴西部之前,都举行专门的欢送表彰仪式,并且一次性给予志愿者1000至5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和其他实物奖励。
二、强化宣传,注重工作的延续性、传承性和文化性
宣传关口前移,强化西部计划的传承与延续。大部分高校从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班会、主题团日等,就开始融入西部计划意识培养,不断强化青年学生对西部计划的组织归属、文化认同和项目认可。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志愿服务工作中,前置和拓展西部计划的育人功能,实现润物无声、深度影响。
多措并举,注重西部计划的文化传承教育。像聊城大学专门建设了西部计划馆;大部分高校建立志愿者微信群、qq群;有的高校项目办搜集往届志愿者的服务感受编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手记”;有的高校项目办坚持举办“西部发展成就展”;有的高校项目办专门成立“西部梦想协会”学生社团,解读相关政策、宣传西部建设发展成就;多家高校项目办邀请扎根西部的优秀志愿者回到母校举办专场报告会。
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每年的集中招募阶段,充分利用公告栏、条幅、海报、校园广播、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以及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途径,向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西部计划政策、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等向进行解读,并向应届毕业生及时发布西部计划招募信息,使广大毕业生能够尽快了解西部计划各项工作进度和相关政策。
三、坚持标准,各工作环节严把质量关
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情况摸底、宣传发动、指标分配、招募选拔、签署协议、系统培训、送行报到、后续服务等完整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并根据时间节点,制定合理有序的工作计划,科学摆布招募选拔阶段各项工作与其他阶段工作的关系。
精准招募、严格选拔。提前与对口服务地项目办深入沟通,围绕需求,优先选拔急需岗位的志愿者,使服务地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资源也得到最优配置。并且始终坚持确保思想素质过硬、确保学习成绩优秀、确保身心健康和确保志愿献身西部“四个确保”的原则,严格把好志愿者招募选拔关。
培育重点招募高校。对选报派遣志愿者数量较多、质量好的高校,有侧重的安排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宣讲活动,并注重在表彰奖励、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倾斜。培育模式上,坚持“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鼓励彰显特色、个性发展,争取“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创新、细化后续服务。对派出的志愿者建立了跟踪联系机制。配合高校在服务地建立志愿者联谊会,随时了解志愿者在服务地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省项目办建立了志愿者接待日制度。将每周五定为志愿者接待日,安排专人值班,及时处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各类问题。同时关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就业创业,一方面鼓励志愿者留在服务地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在省内协调团内外资源,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和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