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工作简报 >> 正文

2015年第1期:重庆“3322”工作机制推动西部计划制度化发展

 

2015-01-05 15: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15年第1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201514

  编者按:西部计划实施11年来,重庆项目办在志愿者招募、选拔、岗位设制等机制建设方面有效地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形成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机制,现将有关情况编发,供各地学习与借鉴。

重庆“3322”工作机制推动西部计划制度化发展 

   2003年至今,先后有14421名大学毕业生奔赴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和2个开发区的919个乡镇(街道)从事教育、扶贫、文化、基层青年、社会管理等志愿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2788名志愿者中有10575人在服务期满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就业比例达到82.69%。团中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领导先后26次作出肯定性批示,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中央媒体报道159条次,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市级媒体深入报道1372条次。

  一、创新三项模式,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一是双主体广泛动员。变高校单一招募主体为高校和区县共同成为招募主体,确保有志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报名者找准服务方向,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设立西部计划志愿者奖励基金,渝中、合川、荣昌等区县组织优秀志愿者走进高校举行宣讲会,大幅提升了志愿者队伍在各阶段的稳定性。二是双机制严格选拔。采取“校院两级选拔机制”、“区县自主选拔机制”,确保将思想过硬、成绩优秀、身心健康、奉献西部的报名者选进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三是双选择落实岗位。将项目办指令安排岗位改为志愿者与服务单位双向选择,提高志愿者对服务单位的认可度、满意度。近年来,我市招募1个志愿者岗位平均有3人报名,部分学校达到22:1,学生党员、干部的比例占招募人数的近50%。

  二、建构三项机制,实现组织管理系统化

  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对志愿者在岗情况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暗访、岗位互查等方式进行督查,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经查证属实,将调整志愿者服务区县并减少实施规模,直至取消服务县资格。二是强化制度管理。落实志愿者管理服务机构责任,执行信息员报告制度、安全健康信息月报告制度、重大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制度等,实现招募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是强化自我管理。运用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对各级志愿服务队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充实,形成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管理机制。

  三、拓展两个品牌,项目实施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至今,服务区县从12个增加到40个,在岗志愿者人数从467人增加到1610人,本市招募高校从22所增加到52所,覆盖全市82%的高校,形成了全国计划与地方计划、专项行动与特色项目共同发展的项目网络。2008年以来,联合市扶贫办启动实施扶贫接力志愿服务行动,共选派1124名志愿者赴2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2个贫困村开展帮助制定村级扶贫规划、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发展农村种养殖大户、提供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服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服务。中央级、市级媒体深度报道147条,网络媒体报道、转载信息达3万条次,2014年受到6次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2013年以来,联合市文化委启动 “三区”文化志愿服务行动,选派441名志愿者赴全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街道)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搭建群众文化新平台,使单一的送文化变为种文化,从依靠文化部门孤军奋战到联合作战,用志愿服务方式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用群众文化反哺志愿服务发展,提升了群众文化和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该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四、争取两项政策,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重庆)优惠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007〕212号)等文件。《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出台后,积极与人力社保、教育、财政等部门衔接,引导渝中区、江北区等区县探索“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区负责人—基层公务员”的成长路径,解决志愿者后顾之忧。合川区与组织人事部门为有志从事党政工作的志愿者提供就业招考培训,荣昌县与工商部门为有志创业的志愿者提供创业培训,丰都县与教育部门合作为有志考研志愿者提供升学培训。联合市人才交流中心开展专项网络招聘活动,帮助志愿者就业。 (西部计划重庆项目办供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