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 “新”青年用“心”了吗

 

2018-09-13 10:4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充分的肯定与赞许,让辛勤耕耘的教育者如沐春风;尊师重教风尚的弘扬,让泼洒青春的奉献者终生无悔。全国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生力军”,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可谓是民生之关切,文明之龃龉,发展之桎梏。而数见不鲜的全球竞争背景下高等科技人才需求缺口,地区、城乡、校际的教育资源配置矛盾、师德师风失范、青少年身心健康等问题,需要各方对教育这一新时代伟大事业的追加投入。

  新时代召唤“新”青年,“新”青年将奋力建设新时代。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的第二十个年头,从第一届招募101人到第二十届近3000人,先后数以万计高校志愿者奔赴大江南北的中小学教育岗位,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等。

  作为政府公共教育资源的补充,作为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全面的高校科班出身,作为与学生心理、年龄和话语体系最贴近的群体,他们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践行者,是扶持青少年志向的训练师,是青年群体服务他人、自我教育的排头兵,孩子们生活上的大哥哥大姐姐,更是边远地区孩子看世界的瞭望窗。然而作为教学经验最缺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师生矛盾数见不鲜、成果转化差异明显、与服务单位水土不服,甚至少部分自我价值观尚未稳定的潜在问题,“新”青年们如何成为“新”老师,如何扎根中国大地,用“心”努力培养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明确角色定位,弘扬使命担当。支教志愿者兼具“教师”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首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本,从“四有”好老师到“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应明确把握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一要义,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笔者通过了解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管理规定,均以正式人民教师的标准作出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多方面细致规定,如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是评价研支团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不能把支教工作当作感受生活的游乐场,不能把基层服务功利化地当作镀金,严肃定位,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尤为重要。社会需要培养什么人才,青少年渴盼得到什么教育,只要是广大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就应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牢记在心并为之努力的方向。扎根中国大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对待教育,坚持文化自信,发自内心的立德树人,是我们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强化价值引导,践行师德师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老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就兼具知识普及与德育的双重使命。常言道,“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处于系紧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时期,知行合一,厚本固基,才能在自教与教人中不偏离航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多元化的价值渗透,在青少年树立三观的关键阶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青年教师的重要挑战。康有为在《政论集》讲“师道即尊,学风自善”,在价值引导之时,应重点把握师风、学风和家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恶性体罚在少幼教育阶段层出不穷,每一次爆出师德师风失范的事件都让人寒心。在常有阴霾扰乱视听的舆论环境下,社会呼唤着学有所教的“正气”师风,期盼着“幼有所养”的“和谐”家风,渴望着求知若渴的“尚学”学风。“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的“新”青年,初为人师,立人标榜,践行师德师风,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应常念常新。

  紧跟时代旋律,发挥青年优势。这是奋斗者的新时代,而青年人所具备的

  活力、创造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如今全球知识竞争、多元文化碰撞以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不避锋芒地展现出它独特的优势。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选拔于高等院校,生活于眼界更加开阔的大城市,在教育教学领域,更可以发挥年轻人饱满的热情,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的辅助,创造性的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和同伴教育,重视德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践行多元素的综合育人体系,更好的发出青年声音,更实的弘扬青春理想。

  教育家陶行知讲:“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已悄然过去,一名“新”老师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扎根中国大地,从事伟大的教育事业,新时代的“新”青年们,可要用“心”哦!

  (作者:曹松林,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第四中学初一语文老师。)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