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支教的日子里充满了纯粹与温暖

 

2022-10-26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今年教师节,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支教地学校广播站播放了这首歌曲。运营广播站的研支团队员李子焓分享了自己的选歌初衷:这是一首很经典的赞颂师恩的老歌,想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学会感激师恩,更重要的也是时刻提醒我们自己做歌中描述的好老师。

  “课堂上做师生,课堂外做挚友。”李子焓告诉记者,这是研支团一直不变的初心。24年前,贺丹作为学校首批研支团志愿者,赴山西灵丘进行扶贫支教。从全镇人都好奇地打量着3个北京来的支教老师,到支教结束告别灵丘时,学校几百名学生翻山来到火车站,追着绿皮火车依依惜别,“我想我们不仅给他们带去了知识,也留下了浓浓的师生情。”

  贺丹回忆,腊八节早上她刚刚打开宿舍电灯,就听见门外的窸窣声。开门一看,走廊里是自己熟悉的孩子们,一个个冻得通红的小脸、端着冒着热气的腊八粥,希望这个外地来的老师一出来就能喝上他们亲手做的、加了两勺白糖的甜粥。支教环境相对艰苦,水需要从辘轳井里打上来,冬日取暖要自己点燃小火炉,这一碗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恰恰温暖了冬日的教师宿舍,甜进了每个老师的心里。“我始终感到,在支教的一年中,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要多很多。”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真诚的方式表达着对支教老师的爱,贺丹每每回忆皆是幸福和感动。

  这份幸福和感动一直在持续。在河北阜平,太行山深处,球类社团、足球比赛在支教队员的组织下渐渐成形。最让胡云熠受到触动的是开学第一节体育课上,他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运动,得到的答案是“玩皮球”。“大家虽然知道篮球、足球这些运动,但是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在他们口中这些球统称为‘皮球’。”和支教学校的校领导商议后,胡奕沄、胡云熠、周泽远三人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担任起运动类社团指导教师的角色。

  胡云熠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足球课上孩子们兴奋的状态,“我教给孩子们简单的传球、射门动作后,在自由练习阶段,大家也不顾动作要领了,很多孩子都是追着球疯跑!”看着自己热爱的绿茵场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欢乐,胡云熠体会到了前辈们口中的幸福。

  “支教两个月来,看着学生们的成长,我真的很感动。”支教队员李彦威说道。承担着八年级英语教学任务的他踏上讲台后发现,学生们虽然认识单词的拼写,却很少能张开嘴朗读,坐在教室后排的孩子,在老师领读时总是低下头保持沉默。向教研室的老师了解情况、请教经验后,李彦威把“让孩子开口读英语”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在齐读环节,他走到学生中间,大声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听到老师比自己读得声音还大,孩子们渐渐也大声一起读了。

  课堂上妙趣横生的讲授、课下对学生细致的关怀辅导让他成了孩子们信赖的“大哥哥”。教师节前夕,他惊喜地在办公桌抽屉里收到了学生的自制贺卡,卡纸上用彩笔工整地写着祝福语。一张简单却温馨的贺卡让他心中涌动起暖流,“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是我的幸福,我会继续好好教书,也传递给孩子们更多的幸福。”

  已经研二的胡一粟告诉记者,结束支教服务后,自己最牵挂的还是学生。带着孩子们学习辩论技巧、参加模拟法庭比赛,不断打磨几万字的模拟法庭表演赛文字稿,在新疆阿勒泰支教的记忆就如同这片广袤大地上清晰明亮的繁星,熠熠闪烁。作为资深辩手的他参与过的辩论不胜枚举,却对一场学生比赛印象深刻。那一次,胡一粟带着学生一路闯进“燃情五月 激辩青春”辩论文化节的决赛。准备阶段,平日顽皮的初中生居然利用周末时间找到高中哲学教材,研究起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为决赛做准备。背诵陈述词,学着老师发的视频练习语气语调,孩子们的全情投入让胡一粟更有动力。

  遗憾的是,他们在决赛中没有拿到好的成绩。离开阿勒泰的时候,参赛学生写信告诉胡一粟:“老师,对不起,输掉比赛我们特别难过。您放心,您走了之后我们也会努力学习,像您一样考上法大,将来教会更多的学生法律知识,把辩论带给更多人。”这封信一直留在胡一粟身边,让他不断想起在阿勒泰支教的纯粹日子和淳朴善良的孩子们,也给了他更多的温暖与动力。(记者 谢宛霏 通讯员 冯思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