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2 11: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陕西师范大学领导与第十九届支教团成员合影。石萍供图
12月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自1998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5名青年志愿者相继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走过近二十年历程,他们的足迹遍及青海循化,宁夏西吉,山西灵丘,甘肃通渭、张家川,陕西镇安、山阳、佳县等地,践行着青春誓言。前不久,他们作为全省唯一的教育系统代表,荣获第十六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大山深处需要师大人 为山里娃送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陕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瞬间纪录。石萍供图
“老师,我们为什么总是见不到阳光啊?”
“因为太阳一出来就被大山遮住了,等它爬过一座山,又被另一座山遮住了。”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深处,青山连延、雨雾缭绕,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但也正是大山,挡住了孩子们看向山外世界的目光。
2015年,陕师大旅游与环境学院的2012级学生喻世凤带领13名本校学生及1名天津大学学生,组成了“陕西师范大学春晖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长堡镇行溪村杨河完小,展开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大山需要师大人。”学生们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语文、英语落后者不在少数。旅游与环境学院2012级的姜萌是六年级英语老师,她本计划帮孩子们复习对话,可毕业年级的学生竟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面对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期待,14名支教队员展开了一场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大补救行动。带语文课的队员从拼音教起,好学的孩子们也没让她们失望;带英语课的队员从26个字母教起,逐个讲解,每天晚上坚持和孩子们用英文说晚安……短短15天,队员们恨不得把自己储备的所有知识全部告诉每一双渴望的眼睛,“多讲一点,再多教一点”。
春风暖阳不曾断,时至今日,这次支教活动已成为每个队员心中难忘的经历。“支教队组织过家访,许多孩子的家庭都不完整,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上学,也许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出路。有了这次支教经历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添敬畏之心。”支教队副队长杨映说。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用爱的教育开启孩子封闭的心窗
陕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瞬间纪录。石萍供图
“哐哐哐”,寂静的打火店小学传出了陕师大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陈杰砸炭的声音。寒冷的冬夜里,他穿着两件羽绒服,为第二天上课准备烧炉子的炭,微弱的手电灯光穿过他呼出的热气,万千的思绪也跟着窗外的雪花一起翩飞。
入冬后的清晨,小小的教室里除了朗朗的读书声,还有炉子冒出的丝丝烟气。陈杰和8个学生围坐在火炉旁边,他一边听学生读书,一边检查着作业。但当看到小余的作业时,陈杰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是一个已经14岁的五年级男生,在这个混合班里,他几乎不识字,连简单的九九乘法表都背不下来。经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多次家访,陈杰发现小余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开朗和善良的学生,但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开口说话。于是,陈杰从网络上查阅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文献,认真梳理了小余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决定在生活中从朋友的角度切入,在教学上把重心放在更基础的知识上,以此加深与小余的交流。
陕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瞬间纪录。石萍供图
通过课后的谈心、课上具有针对性的提问、作业难度的降低,陈杰渐渐走进了小余的内心。一天下课后,陈杰回到宿办室,看到桌上放着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他一眼就看出这歪歪扭扭的字迹是小余写的:“谢谢老师和叔叔阿姨给我们捐的书和衣服,我要好好学习。”当得知这是小余主动请求同学帮助,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时候,一向坚强的陈杰不禁热泪盈眶。他从不接受学生送来的水果和蔬菜,但他却将这些纸条一样的小物件久久珍藏,这短短的两行字便也成了陈杰支教生活中最宝贵的回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