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研支团:七年坚守只为点亮大山梦想

 

2020-06-11 14: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课上讲到《送别》时,我掉下了泪水,看着眼前的学生,我突然意识到,一年的支教即将结束,我要和他们分别了。”近日,扬州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若在支教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是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2019年7月,李若与团队6名成员一起,来到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支教。这是扬州大学研支团服务镇宁县的第七个年头。

  七年来,研支团累计开展素质拓展教学4000余课时;为当地6所少数民族村小筹集了140余万元公益物资;援建了教学楼、运动场、图书室等一大批教学基础设施,为山区输送了300余名志愿者。

  2018年5月,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亲自给研支团写信,点赞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公益坚守,并在贵州全省掀起“建功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热潮。

  “奋斗青春,贡献西部。这是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第五届支教团的孙津这样对她的学弟学妹说。

  “我想用爱和陪伴守护他们的篮球梦”

  “看过了绝美的天空之境,眺望了无尽的浩瀚星海,我们对这儿的热爱也与日俱增。”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燥热,李若与队友们所服务的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每天沐浴在蓝天白云和星光之下。

  “老师,我们还以为你们是学生,看见你们就像大哥哥、大姐姐。”在篮球场上,班上的“小萝卜头”熟练地转着篮球,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

  “你篮球打的真好,真厉害!”支教团成员江莹莹看他不停地“炫技”故意打趣,他黝黑的脸上似乎扬起一圈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认真地说:“是陈老师教我的,嘿嘿。”

  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陈旺也是篮球爱好者,在他的带领下,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篮球队取得不少优异的成绩,他的“头号粉丝”就是这群爱打篮球的孩子。

  谈起初衷,陈旺表示,来到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之前,第二届支教团的陈晟就反复“念叨”,一定要把篮球队带下去,守护好孩子们的篮球梦。“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周末一般都呆在学校,教他们打打篮球,也是一种陪伴和爱的教育。”陈旺说。

  “希望孩子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家也能和老师‘近距离’接触,不落下任何一门课的学习。”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担心孩子上课的质量,支教团志愿者们坚持做好每一课的听课笔记、重难点提示,同时用书写、视频问答等方式督促学生学习。

  复学的前几天,结束了隔离的支教团成员就一起上山,来到位于大山深处海拔近2000米的木厂小学。

  “孩子们开学后就能用上崭新的图书室,阅读新书了。你们支撑了孩子的梦想,也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希望。”木厂小学的张俞校长激动地握着支教成员的手说道。

  阅读新书后,孩子们在课上写下一封封读后感。在信中有的叙述自己从“露天校园”到“窗明几净的教室”的故事;有的说自己在书中明白了“苦难的财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还有的承诺,要像逆行的英雄一样保卫祖国!

  “孩子们的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肩头背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责任。”李若介绍说,这一年的支教即将结束,但这一封封信,倾诉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还是爱心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和中国的力量。这些都将化作一颗颗立志成才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镇宁团县书记马艳红说,这些传递大爱的志愿者们就像一棵棵大树,用七年行动撑起镇宁的小村大爱,给偏远山区里的孩子们带去依靠与希望。(扬州大学研支团)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