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看看哈理工研支团都有哪些家风

 

2018-03-22 11:0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1

  “叮、叮、叮……”早上六点闹钟的响声。

  “起来了。”

  “嗯。”

  这是我们早上的交流。因为要从寝室出发到村里去接学生,所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做饭吃饭,日复一日,如果从第一届开始算起到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研支团接校车的时间也有三年半了。

  “这一单元讲的题,学生理解的不是太好。”

  “周末去县里买一本练习册给学生练一练。”

  “不是应该给学生减负,避免题海战术么!”

  “那也不能等着学生不会,你一次少留一点,孰能生巧。”

  “嗨!入冬了,太冷了,寝室屋里才10多度”

  “你看看咱们学校学生还是不戴帽子手套就在操场跑。”

  “咱们帮着学生准备一些吧。”

  “行。”

  这是下班后的交流,随后我们研支团成员给班级学生买了练习册;在学校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们为学校133个孩子购买了新的帽子、围脖和手套。闲暇时讨论每天工作和日常琐事,同时也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

  “饭做好了,你们吃饭吧。”

  “你不吃啊!”

  “不吃了。”

  “怎么了?”

  “感冒了,有点不舒服”

  “这么热!”拿起手去摸了摸头,很惊讶。

  “没事,吃点药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说着就一起去买了药和一些零食后,大家才安心坐下吃饭。

  在选与不选支教的分水岭,我们很钦佩彼此的坚持和果断。四个人跨越400多公里,在陌生的环境,我们互相鼓励互相照顾互相信任,是队友,亦是战友。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琐碎,四个人都竭尽所能的想要去承担更多。

  3

  “老师,他没写作业。”

  “老师,他推我。”

  “老师,他今天没来上学。”

  “老师,这个题我不会。”

  …………

  每天遇见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突然转变,就好像由一个原告变成了一个法官,开始处理这些问题很头疼,慢慢的,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性格也不相同,有的需要严厉要求,有的需要时时表扬,有的学知识慢但是记得扎实,有的学知识快但是忘的也快,有的学习主动性好,有的就需要时时提醒……渐渐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已经不再是学生时代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多维度的考虑怎么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从已经毕业的第一届成员到整装待发的第五届成员,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大家庭已经走过5个春秋,现代社会急速变迁,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面临着巨大冲击,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这个特殊大家庭中人的态度和精神面貌,会在潜移默化中届届相传。哈理工研支团的家人时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谢谢你,哈理工研支团的家风,让我学习成为一个有温度求上进的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张中石)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