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13: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20余万名,其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的摇篮”。 《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2012年9月,为了贯彻落实研究生支教团全国项目办〔2012〕15号《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文件精神,西北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由校党委领导,校团委实施,校研究生院、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及校纪委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
2012年10月,本着“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和原则,西北大学公开招募张乐、郑飞、李斌、赵颖、李艳艳5名已取得西北大学研究生入学资格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代表西北大学“公、诚、勤、朴”的精神,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选拔工作结束不久,西北大学便对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先后进行了相关政策、教学技能及安全健康知识培训。为了锻炼支教成员的实际教学能力,学校统一组织他们在校附属中学进行课堂观摩及教学实践,选聘附属中学、小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支教团成员们的具体教学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工作。同时,为了增强支教团成员们在基层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安排他们在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办公室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亲身参与到基层工作当中,提前进入志愿工作角色。
教育教学工作是支教服务中的首要任务。作为西北大学首届支教团成员,在陕西富平的三个月服务时间中,他们每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细心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支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也能积极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经验,以他人之长补自身所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支教团的成员们发挥了自己“志愿者”的一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先后于当地富平县志愿者进行“志愿者基本礼仪培训”;组成“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队”,身着红马夹,在习仲勋陵园为游客们提供园区服务;深入孤寡老人家中、走进富平县敬老院,参加“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大型公益敬老活动……种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增长了能力,更是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志愿工作的理解,树立了为当地做出更多贡献的心愿。对于西北大学第1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来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这是他们普遍的共识,“支教一年的收获,远大于一年的付出”,这则是他们共同的坚定信念。
2013年10月,当西北大学首届支教团成员刚刚踏上支教之路时,在校团委组织的公开选拔之中,郭奇瑞、王伟、柴东、张扬、杨帆5名同学脱颖而出,组成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与首届支教团一样,校团委为第二批支教志愿者组织了全方位的培训活动,为一年之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而时刻准备着。他们曾配合首届支教团在支教地渭南市富平县开展专题活动,也曾在校内职能部门实习锻炼,2013年7月,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奋斗的青春书写支教的故事。
目前,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富平县实验中学、留古初中、华朱初中、到贤初中进行支教志愿服务。由余洪、张颖、林依硕、徐嘉晨、魏沁琳组成的西北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紧张的培训之中,到2015年9月,他们将奔赴富平县开展新一期支教服务。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