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09: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进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访贫困户。
2018年2月11日上午,正在四川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进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沿着崎岖山路,他一一走访贫困户,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结合当地特点给村民们支招致富路。总书记在这里发出了我们党的庄严宣誓,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当听到村民分享以前用愚昧的方法治病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彝族乡亲说:一定要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
四川大学研支团荣获“2016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张佳奇 供图
有这样一群扎根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青年学子,他们以十九年的接力坚守正在积极帮助彝族同胞驱除愚昧落后贫穷的这些“鬼”。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九年来,先后有120名川大学子选择在本科毕业后前往昭觉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他们在完成日常一线教学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思想引领”的教育扶贫思路,在教育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移风易俗、公共卫生等方面为凉山地区的学生和群众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在于立德树人,扶贫在于扶志授渔,愚昧、贫穷、落后,驱走总书记口中这些阻碍昭觉彝族同胞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的“恶鬼”,正是川大研支团长期以来奋斗的目标。
教育扶智——竖起一把斩除“愚昧”的利剑
破除愚昧,关键在于传授科学知识;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教育。同时,教育也是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来到昭觉的川大学子将具有川大特色和川大水平的教育带到这里,让这里的孩子拥有享受与城里孩子同等优质教育的权利。今年,四川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共有7名志愿者在昭觉服务,教学年级覆盖学前班、小学、中学共计6所学校,教学科目囊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生物等科目,长期教学班级45个,约3060名学生(人次),总课时量约4540课时。支教团成员虽然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相同的却是不负孩子们未来的责任心,历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所带班级所教学科的平均成绩在年级中均名列前茅。
四川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在昭觉县树坪乡中心小学发放“不谢奖学金”。张佳奇 供图
针对当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遍情况,川大研支团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部分成员还组成义务辅导队:通过自己编制复习材料,以课余辅导、伴读高考的形式为当地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参加辅导课程的学生90%成绩获得提升,平均增长幅度5%。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发奋读书、爱上学习,改善当地的校风学风,川大研支团积极联系社会爱心组织和人士在当地设立奖学金,随着“不谢”“山鹰”“耕海”等奖学金的实施,学生们逐步提升的成绩就是对奖学金设立初衷最好的诠释。
生活贫苦,致使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人数众多,且孩子在关爱和监管方面严重缺失。四川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于2011年发起了“彩虹知语堂”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综合素质+学科提升”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计划,给彝族学生讲授课外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并给他们带去关爱和温暖,为当地留守儿童搭建了课余学习、娱乐及心灵关爱的平台。迄今为止,已累计开展第二课堂2000余课时,累计覆盖5万余名彝族儿童,为昭觉县教育事业助力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川大学研支团昭觉县中小学建“百川”图书角并正式投入使用。张佳奇 供图
除此之外,川大研支团还针对“部分城区及乡镇学校极度缺乏课外读本,人均不足1本,学生家里更没有买课外书的闲钱,孩子们亟需通过阅读开拓眼界、建立三观、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这一情况,群策群力发起了“百川”图书角捐建计划,以班级为单位给最缺书的四所中小学校,捐建了44个班级图书角,书籍总量5500余本,缓解了近4500名彝族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并同步开展了以“悦读人生”为主题的读书会、读书月、读书节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养成“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用读书来改变思想、改变民族未来。
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方法的改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教育观念的提升共同支撑起了川大研支团在教育扶贫上的中国梦,培育一批彝族少年,便能“小手拉大手”影响一群大人,“愚昧”的鬼也将逐步被这个民族驱走。
传递思想——搭起一座摆脱“落后”的桥
“人畜共居”“格斗孤儿”“悬崖村”,这些词汇使大凉山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而地处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彝族同胞的贫穷落后有其自然、民族、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川大研支团成员认为,首先在于思想方面,他们坚持通过传递新思维、带来新方式为彝族同胞较为落后的生活、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学生们感知更为科学、先进、现代的文明习惯。
四川大学研支团在昭觉县中小学开展勤洗手促健康活动。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清洁卫生的手。张佳奇 供图
贫苦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彝族同胞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大隐患。川大研支团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历年来持续开展的“勤洗手,促健康”系列活动,从健康行为习惯入手,介绍关于口腔、身体、脸、手等清洁卫生知识,并详细介绍六步科学洗手法,以洗手为引,带动同学们行动起来,向卫生健康看齐。同时,支教团发起毛巾与香皂捐助活动,募集毛巾、香皂及药皂等清洁用品,捐赠给班级,促进孩子们养成勤洗手多清洁的好习惯。
四川大学研支团组织昭觉县彝族学生参加“雏鹰”成长计划四川大学文化艺术节演出。图为彝族学生在艺术节上开幕式上放歌。张佳奇 供图
在这儿落后的不止于生活习惯,还有对现代社会的感知。繁华的大都市、美丽的大学校园、闪耀的舞台,对于深处大山深处的彝族孩子来说充满了幻想。2017年5月份,川大研支团发起“雏鹰成长计划”,支教团老师带领昭觉县东晨中学5名学生远赴成都,在川大“凤凰展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舞台上用美妙的歌声为川大师生送去来自彝乡的祝福。演出之余,还带领孩子参观了四川大学校园、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感受都市生活、大学氛围以及成都的历史文化。回到大山,研支团在东晨中学还组织开展了分享会,参加“雏鹰”成长计划的5名学生依次向东晨中学全体师生分享了“蓉城行”的成长经历。这种形式完成了活动“成果”向“成长”转化的过程,拉近川大与彝族青少年的距离,激励彝族学生勇敢拼搏,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川大学研支团在昭觉县中小学开展“青鸟”笔友活动。图为孩子们与川大大学生来往交流的书信。张佳奇 供图
而今年年初开展的“青鸟”笔友活动,更是通过搭建起彝乡山区孩子同四川大学学生长期的一对一结对书信联系,在提高孩子汉语写作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开拓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川大研支团依托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全新的方式方法、感知山外世界的平台开展扶志工作,而这些也正在帮助彝族学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鼓起勇气摆脱“落后”。
精准扶贫——助力打好这场战胜“贫困”的仗
凉山州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精准扶贫是当地工作的中心。支教老师在教育教学之余,针对当地切实存在的问题,借助川大和研支团的平台、吸收整合社会资源,用切实的行动打好脱贫攻坚的硬仗,赶走贫困这一“恶鬼”。
四川大学研支团在昭觉县开展暖冬计划为布西村幼教点捐赠冬衣。张佳奇 供图
由于地处偏远高海拔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及落后的经济水平,当地仍有大量的山区学生因为无法购置衣物而饱受寒冷,为此,川大研支团开展“情暖彝乡,爱汇昭觉”暖冬计划。志愿者借助下乡调研的机会,了解学校、学生的教学、学习、生活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以此为契机通过研支团平台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募集冬衣、手套、水杯等冬季用品,为生活在高海拔线上的乡镇学生送去冬季的温暖。至今,汇集各类资金、物资共计600万余元,覆盖凉山地区40多所偏远学校。今年,川大研支团还多次下乡,为这里的贫困户送去棉被棉衣等暖冬物资,用青春的力量助力当地的脱贫攻坚。
贫困还导致部分家庭学生读书难,为帮困难学子圆读书梦。川大研究生支教团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索玛花儿”扶贫助学计划,搭建起爱心桥梁,建立社会爱心人士与彝区贫困学子的帮扶关系,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内容包括帮助一个孩子:建立资助人与贫困学子“一对一”长期助学资助;帮助一群孩子:面向全社会募集衣物、文具、书籍等;帮助一所学校:面向社会征集建立图书室、体育角、操场及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至今已募集助学款160余万元,帮助1700余名凉山贫困学子继续完成学业。
四川大学研支团在昭觉县开展“一村一幼”援建计划,为学生们捐赠教学设备和文具玩具。图为研支团成员与幼儿园孩子一起堆积木。张佳奇 供图
由于贫困,学前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地区乡学龄前儿童听不懂汉语、进入小学后遇到学习困难的窘境,为了缓解村级幼儿园“望天读书”的“瓶颈”问题,川大研支团还联合当地教育局、团委在当地实施了“一村一幼”援建计划。利用民房、村委会活动室等建起了“村幼”,并募捐电视机、玩具、文具等教学设施,为近35个村级幼教点两千余名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听儿歌、学汉语”的机会。
四川大学研支团在昭觉县开展彩虹知语堂。图为研支团成员指导孩子书写毛笔字。张佳奇 供图
落后的经济也导致当地基础建设缺乏,川大研支团积极联系社会爱心组织,先后为昭觉修建多所校舍、图书馆等技术设施。其中,第十五届研支团志愿者曹礼勇在支教结束后,仍“心系凉山、精准扶贫”,到大凉山深处修建了三座桥,其中一座就位于习近平总书记走访的解放乡火普村。2016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第6版以《一川大学生到大凉山深处修建了三座桥》为题报道了四川大学研支团优秀代表曹礼勇的感人事迹。旋即引发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及新浪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众多主流权威媒体相继转载。国务院新闻办官方网站还特别以“支教大学生壮举”为题对该报道全文转载。
图为昭觉县学生在榜样墙上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张佳奇 供图
在引导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搭建一座连接大千世界的“桥”是川大支教团想要实现的目标。十九年来,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针对彝区脱贫存在的困难和“瓶颈”,从教育和思想层面着眼,积极联系社会力量,以老师的身份、志愿者的担当为彝区的思想转变、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川大青年一定会牢记使命,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周黎 张佳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