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研支团:渭北塬上一根穗 三尺台下满怀情

 

2020-12-22 11: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对支援教育的热忱,守着对农村建设的期望,践行着西农诚朴勇毅的校训,铭记着母校情系三农的教导,毅然决然地选择去乡村支教——他们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研究生支教团。

  教书传道是本职

  2020年8月30日,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西农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式开始了他们在合阳、澄城两地的支教工作。

  12月5日,支教了三个多月,支教团成员都逐渐适应了乡村学校的教学生活。从第一次上课的些许忐忑,到如今讲台上的游刃有余。

  服务于澄城县刘家洼学校的许瑞娇回忆到,她第一次上公开课还颇有些论文答辩时的紧张感。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许瑞娇的教学与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与娃娃们的默契度直线提升。不论是讲公开课还是日常上课,她都非常享受,娃们听得越来越认真。不仅如此,许瑞娇还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为基础差的同学补习数学,让这些初中学生未来的路途走得更平坦一些。

  冯原镇中心学校三年级一班班主任李思潇带起了数学、英语、微机、音乐和美术。工作细致负责的她每天都要工作整整一天,一天六七节课那是常规操作。即使如此,她还是做好每一次备课,细心负责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学英语专业的李思潇讲课独有一套,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娃娃们逐渐爱上了英语学习。“我希望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这样他们将来的学习也会更加省力。”

  服务于刘家洼学校的种盼欣可是教学小能手。心思细腻的她总是能感觉到学生状态的细微变化。种盼欣总是拿着一张张红旗贴纸鼓励一年级的小娃娃们,说话慢条斯理的她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猜一猜,你真棒,写一写,你最好。一年级的娃娃你要多鼓励,说活要慢,要和蔼。”种盼欣的工作经验给研支团的队员们提供了不少借鉴经验。

  在班级管理上,二年级班主任侯静文现在也是驾轻就熟了。一开始,对于班里的一些调皮娃娃还找不到要领的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班主任了。从早上给娃夹馍到上课时给娃鼓励,从班会上批评错误到放学时送娃出校,已经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新教师了。习惯就好,侯静文谦虚地评价了自己的工作。

  第二课堂开眼界

  “我们班的娃天天好奇得很,老是跑到我面前。”王晓赫模仿着娃娃的口吻说,“老师老师,上海有多大啊?老师老师,你的愿望是什么,我想当飞行员。”每当这种时候,王晓赫都会耐心地回答这些好奇娃娃的问题。服务于马家庄九年制学校的王晓赫是学生心目中的漂亮姐姐。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愿意讲的百科全书。

  在农村,一天只有两三趟去县上的班车。娃娃们对校外社会生活的认识紧紧停留在抖音快手里的迷人光彩里。“有一次我给了娃几个橘子,这些娃娃居然没见过橘子,不知道橘子怎么吃。”王彦博说。面对这样的情况,研支团成员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眼界。

  种盼欣和许瑞娇是学校绘画社团的辅导员。“这些孩子纯真的眼神里有许多我们所感知不到的奇特感觉。”看到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用五谷给画“绘”上多彩的颜色,创作出展示自己构图、美感、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作品时,她们感到由衷的开心。

  研支团成员高利瑶为他的兴趣社团操碎了心神。“每次一打开机器,娃就一股脑地全挤过来了,都抢着要体验。”对于这些娃娃来说,机器人可是一个新鲜玩意。他们渴望走出农村,去摸一摸外边的世界。和娃娃打成一片的他,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看着娃娃们能够自己动手组建一个小机器,高利瑶倍感欣慰地说:“我就觉得吧,我们坊小的娃娃也不比城里得差。”

  研支团成员许常俸曾是西农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在马家庄九年制学校,她组织成立了国旗护卫队。国旗护卫队的训练让许常俸拥有了昂扬的气质,挺拔的身姿和自律的习惯。她决定将这份收获带给马家庄这群孩子们。于是在马家庄九年制学校的操场上,经常会看到她和稚嫩小树苗们的身影,挺拔而富有朝气。

  点点滴滴为关怀

  “我们班有个娃娃可爱笑了,说话慢慢的,特别可爱。”一次家访后,研支团成员张晓雪才得知那个娃可不容易了。”这些娃娃,有母亲离家出走爸爸拉扯的,也有母亲一人养育姐弟两人的,有父母不在后奶奶管着的,也有父母健在却无人愿养的“。

  “学校里的娃娃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很多娃娃因为家庭原因而腼腆,不爱说话。作为老师,我们总是想为娃做些什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娃,多帮助娃。”服务于西社学校的研支团成员王彦博,面对在校住宿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被子的一年级娃娃们,一直都是手把手地教生活技能。娃娃也在和老师的相处中变得更加开朗。

  “我们班的娃娃老是不喝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排队喝水。”四年级班主任陈寅作为班里娃娃的大家长,总是盯着娃娃吃饭,喝水,洗漱,睡觉。“老师你怎么管得这么宽啊?我们班娃老是这样和我开玩笑。四年级的娃娃现在都说喜欢在学校,在家里一个人一点意思都没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家庭的爱是残缺的,而在学校,他们有老师,也有小伙伴。

  武杰的班里,一些娃娃不爱学习,看见老师也是唯唯诺诺的。怕老师,怎么办?“多关心学生。”武杰这样回答也是这样去做的。在辅导中关心学生,对娃娃嘘寒问暖,了解孩子的成长与遇到的问题。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默默地关注着他们。

  教育扶贫助人生

  长远看来,扶贫必扶志。西农研支团成员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活动,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向家长宣传教育扶贫并讲述教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只有教育可以改变他们”已经成为了研支团成员们的共识。

  服务于南沟小学的周静为了更好地宣传教育扶贫,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扶贫政策座谈会。“就是想让学生家长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读书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在会上,身为班主任的她还宣传了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负责地通知到学生每一个家长手里。

  二年级班主任张晓雪说:“大部分娃都是老人带,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很多需要向他们宣传了解的东西不是一两句通知就能发到的。”张晓雪经常会利用家访的时间,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扶贫。“必须确保每一个家长都能知道,了解清楚。”这是班主任张晓雪对自己工作的永远要求。

  研支团成员陈秋崇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孩,很受学生的喜爱。家访时她被孩子们的境遇所打动。不管是活泼的娃娃,还是腼腆的娃娃,背后都面临着脱贫问题,这是她的感触。“一定要好好对待娃,好好教娃。给他们知识和快乐,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所能带给他们最好的脱贫路径。”陈秋崇用这样的话语激励自己,勉励研支团的伙伴们。

  在支教的这几个月里,研支团成员们每个人脑海中的一幕幕场景远比手机所记录的照片要多。他门记得娃娃们在起床时互相帮助,记得娃娃留给他们的鸡蛋,记得娃娃送给他们的苹果,记得娃娃哭着笑着和他们说……在这里,孩子们给予他们的更多。

  就像是校徽上的那一粒饱满稻穗一样,西农研究生支教团历届成员们长期扎根于合阳、澄城两地的渭北山区,服务于六所乡村学校。在山川纵横的沟沟里,他们践行着“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在三尺讲台下奉献青春,在广阔田野里追求理想,和这些田野里最纯真的花朵一起结出爱与希望的果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供稿)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