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17-11-03 11:2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历时三个多小时、三万多字的报告,字字珠玑、内容详实、内涵丰富,共有十三个部分,如一首凯歌,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全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作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热血沸腾,感受颇深。

  砥砺奋进的五年,奋勇向前的五年

  如今的中国强大了,国产航母扬帆起航;“中国天眼”倾听宇宙的声音;新四大发明正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大飞机耀眼腾飞。风雨兼程的大国,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中国的奋斗目标。报告明确了当下中国的历史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准确判断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

  更为可喜的是,习总书记提到“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重大的使命呼唤担当,引领未来。报告为我们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民”二字在报告中出现逾200次,而支教团是与人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与支教地群众的交往中学习工作经验,在与学生们的沟通中了解基层的情况,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打牢成长的根基,发挥所能为西部带去活力与希望。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

  作为一名支教团成员,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习总书记谈到的“教育”问题。在报告中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就像一剂强心针,更加坚定了我们当初选择支教的初心。在祖国西部,一批一批的志愿者克服一切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文化的差异,他们用勤奋努力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于创新的教学方式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虽然过程艰辛但内心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治贫先治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作为东北大学研支团的成员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基层历练、积累,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除了“教育”问题,报告中的“扶贫”问题也让我有了深刻思考。习总书记说:“这五年,国家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我们将服务于祖国西部,身处全国脱贫攻坚最前线,我们志愿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积极创新创业,用新思想感染周围的人,在思想上、经济发展上、文化推动上、生态维护上、社会和谐发展上都发挥我们的作用。东大研支团云南队的学长学姐们就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极具特色的“经济扶贫·科技下乡”的公益活动,帮助当地老百姓卖茶叶、核桃等农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新知识青年,志愿者们应为祖国西部的构建治理担负起传承的作用,为那里输入新鲜的血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年轻人的初心是什么呢?在学习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后,我对“初心”有了一个认识,就是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接力前行,“初心”不仅仅是用来体会的,更是用来奋斗的,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既然选择了支教这条路,就要将教育和扶贫工作做到最好。支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坚持,对于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我会坚持从小处着手,将新知识、新理念带给孩子们,尽自己所能,以身作则,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文娱活动等,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并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传递给他们。

  总书记曾数次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作出批示、给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人弘扬志愿精神,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要修养品性,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奋进青年,以德修身,以德服人;要铭记历史,从历史走向未来,将自己最灿烂的年华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站稳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志愿者!

  (作者:卢晶芳,东北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