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罗依:支教教会我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

 

2017-12-15 11: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中山大学作为广东省最早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已选派十九届228名(第十九届支教团正于藏、滇两地支教)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同学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恭城、西藏林芝、昌都和云南澄江、凤庆等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钟楼少年多壮志,也学红烛照深山。十九年来,历届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为服务地带来公益建设项目几十项,资助当地贫困学生5000余次。

  目前,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组建完毕,正在接受系统的支教培训。为了更好地传承支教团的精神,学习往届支教团成员的经验,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发起“寻访支教人·传承支教情”系列活动。

  寻访支教人3

  罗依,女,侗族,中山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成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支教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曾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团员、中山大学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个人奖项,以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星海合唱一等奖等团体奖项。

  问题一: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让师姐您产生了支教的想法呢?

  最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想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感受生活。缘起是,有一次我听一位第十四届的支教团师姐向我们讲述她在支教地的生活。师姐展示的一张格桑花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片上有蓝天、白云和艳丽的格桑花,很美。那个时候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对西藏,对研究生支教团产生了一种向往。后来我参加了西部计划的宣讲会,知道了研究生支教团也是西部计划的一部分。在宣讲会上,志愿者们介绍了援助西部的具体情况。听志愿者们讲完他们的支教经历后我感到热血澎湃,产生了去支教的想法。

  现在想来,当时参加支教团的初衷是想去看一看美丽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个心愿我已经完成了。对我而言,这样一次经历十分难得,我的人生一直比较顺利,我一直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到底要做什么,也不确定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从学校毕业,进企业,赚钱,然后一辈子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生活难道只是赚钱,让自己过得好吗?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十分贫困,我的家乡就是一个贫困县。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住的竟然还是纸和竹片做成的房子,后来她因为家庭太过贫困无法负担学杂费而不得不辍学。农村的很多女孩子都有相同的境遇。所以我认为支教真的非常有意义。另一方面,支教的经历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个锻炼成长的过程。

  问题二:师姐您在去支教之前参加过培训吗?如果有,您觉得这对之后的支教生活有帮助吗?

  每年即将去往服务地的志愿者都需要接受培训。一方面要接受技能方面的培训,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支教,所以教学方面的技能培训十分重要。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去中大的附属中学观看老师们怎么上课,之后我们自己也会上台给学生们试讲几堂课。另一方面,团队建设也是培训内容之一。团队建设主要是由队长负责,队长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学习校史等等,旨在培养团队的凝聚力。

  前期的培训对我之后的支教生活肯定有帮助。去到服务地,我们的第一重身份是老师。所以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是重中之重。教学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去到服务地,一定要根据当地学生真正的需求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去制定教学计划,不能够盲目地执行我们在内地制定的教学计划。另外,我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志愿者会并入当地学校的教务组,跟当地的老师一起讨论怎么开展教学工作。我们的第二重身份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所以我们还要开展很多扶贫的工作。经过一届又一届支教团的接力发展,我们有许多传承下来的扶贫项目,比如“淘孩子·一个心愿”、“青翼计划”等,以及最基本的“一对一”或“一帮一”的奖助金或奖教金的项目。为了更有效率地完成这些项目都需要分工进行,这时,团队建设的成果就彰显出来了。

  问题三:刚去到服务地的时候,师姐您是怎么适应当地生活的呢?

  刚到西藏,首先在生理上,我们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支教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们会跟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一起到拉萨的西藏大学进行为期三到五天的培训。那是我第一次上高原,高原反应比较严重,因为缺氧,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太干燥,鼻子会流血。不过培训完到了林芝之后,情况就好了很多,因为林芝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左右,相对来说较低。所以到西藏之后,做事情不能急躁,需要慢慢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在生活上,我倒是很快就适应了。西藏的饮食主要以川菜为主,我本人是能吃辣的,所以适应得很快。如果广东人去了当地吃不了辣,林芝也有援藏饭堂供给志愿者们,价格实惠,口味也清淡。

  在工作上,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基本上不会有冲突,一般除了上课的时间,我们就待在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一般也比较容易上手,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与当地老师的相处也很融洽,如果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们会积极地向当地的老师请教。当地的老师都很热心,很好打交道。我们也会经常和老师们一起出去唱歌、聚会。

  问题四:支教的一年,师姐您在生活中或教学上遇到过什么突发情况或者困难吗?

  困难倒谈不上,只是存在一个当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当学生上课不听话的时候要怎么处理?首先,老师一定要有威信,尤其是女老师。当地的学生们一般都十分喜欢支教团的老师,但正是因为喜欢,孩子们可能容易在课堂上丢了分寸。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摸索着,学会把握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之道。不过总的来说学生都十分尊重老师。

  另外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是:身体不好的时候怎么继续进行教学的工作。基本上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遇到过因为生病而无法上课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复习计划,上课的进度不能推迟。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委托当地的老师帮忙代课,当地的老师也都十分乐意帮忙。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重身体亦是十分重要。

  总体而言,虽然有时候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可是这些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

  问题五:师姐您能跟我们说说支教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吗?

  难忘的经历真的很多。首先,支教教会了我如何在孤独中与自己共处。在支教过程中,熟悉的朋友、亲人不在身边,无法诉说心事,难免感到孤独,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学会排遣。我当时资助了一个在巴宜区中学读书的学生,一有空就经常过去陪他,给他辅导功课。在帮助他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快乐。所以学会排遣孤独非常重要。

  另外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发生在我要离开的时候。当时我正准备上最后一节课,拿上了我的讲义和卷子,走进教室,信心满满地想跟孩子们讲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一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之后全班同学给我开了一个送别会,唱歌、跳舞、献哈达,还送了我一条围巾,这条围巾我现在还一直戴着。当时开送别会,我其实既开心又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最后一节课我本来想多讲一些知识点,希望孩子们考试能有一个好成绩,可是这个知识点没能讲成。不过更多的是感动,平时上课的时候,班上的孩子没少调皮捣蛋,我也曾经为他们头疼不已,但是最后他们给我开送别会的时候,他们的感恩之心让我非常感动。

  除此之外,有一次家访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资助了一个学生,籍贯昌都,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了,被他的姑姑收养。他的姑姑是曲觉沃寺的喇嘛,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他们住在曲觉沃寺里的一个小平房里面。我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小孩家里家徒四壁,空间十分狭小,生活十分艰苦,触动很深。我意识到我们支教团开展的“一对一”扶贫的项目的必要性,这些项目真的可以带给他们很多实际的帮助。

  问题六:您觉得一年的支教生涯对您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年的支教生活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在服务地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处理教学工作、行政工作以及各类扶贫项目的开展工作。对这些事情的处理培养了我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的能力。我现在同时做着导师的三个项目,自己还参加了一个给贫困村做规划的公益项目。与此同时还在学校做勤工助学的工作。有时候事情会非常多。不过即使事情十分多,我依然可以高效地完成,这就得益于一年支教生活积累下来的经验。

  问题七: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一年的支教生活,您会用一句什么话呢?

  哭过,爱过,不后悔。支教的过程是一个与西藏结缘的过程。一直到现在,这个缘分从未消失。(中山大学第二十届研支团)

  寻访支教人1 顾文明:助学只是为了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寻访支教人2 张陆祺谈支教意义:注入新血液 带去新思想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