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支团在布尔津开展讲座激励学生追逐梦想

 

2022-01-21 10: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李彦龙)“什么叫有梦想?”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1)班传出的声音吸引了走廊里值日的两名学生。天津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蔡秋全结合自身求学之路的生动故事和真情讲述吸引二人驻足聆听。虽然隔着一扇教室门,两名学生依然屏气凝神,思绪飞到向往的大学……

  天津大学第23届研支团成员蔡秋全在布尔津县高级中学开展励志教育讲座。图为讲座活动现场。天津大学研支团 供图
  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许多学生随着复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陷入复习瓶颈,进入“心理疲惫期”。因此,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前,研支团成员蔡秋全《不逼自己一次,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优秀》励志教育讲座在高三文科(1)班首次宣讲。

  “难道我们高考的上限就是500分吗?”“绝不是的!”蔡秋全以“信心”作为本次励志教育讲座的开篇。“从小升初未能进入本地最好的初中,到差25分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从在平行班默默无闻,到一跃进入重点班。”他用自己求学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在心底埋下的梦想种子,也需要在汗水的浇灌下生根发芽。随后,“努力”和“梦想”两个篇章与“信心”相辅相成,让学生们的眼中闪烁起了光芒。教书育人的教师、卫国戍边的战士、救死扶伤的医生……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

  “沉潜:沉心静气,潜心学习。”

  “沉潜”是蔡秋全高中时期的班训,意在勉励同学们沉住气,潜下心,戒骄戒躁,专注学习。“自习时不要抬头,学习中不要回头。”当年苛刻得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曾让他觉得难以理解,如今已经变成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故事讲述了“如何提升自身的专注力?怎样培育一个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就是把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自律刻在骨子里,形成肌肉记忆,让努力与奋斗像吃饭睡觉一样稀疏平常。”随后,蔡秋全以两次参加高考的经历,勉励学生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和进步空间,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学生们沉浸在讲座之中,时而专注思索,时而惊讶赞同,时而露出欢快的笑声……

  “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满足你所有的幻想。”

  蔡秋全的家乡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他曾对繁华的大都市有着无限的向往。他鼓励学生们,“出去建功立业和回来奉献家乡都很有意义,但是这两者的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认真听讲的学生们。天津大学研支团 供图

  随后,他以天津大学为例,为同学们勾勒出一所美好大学的轮廓:18名两院院士,136人次国家级领军人才,1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年30项“国家三大奖”,……这个校园里兴学强国是所有人共同的理想。11个食堂,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美食广场、电影院……校区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恋爱课,减肥课,相声课,百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完备的心理素拓中心……

  从8917号的小行星“天津大学星”到“天津大学一号”卫星,用夜空中的星表达一所大学的浪漫——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学生们在他的讲述中睁大了眼睛,脸上满是向往之情。

  “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其实是在不断找寻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归根到底是在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蔡秋全表示,当回首大学四年时,他觉得足够精彩,不是在于收到了多少荣誉,最关键的是携着一颗干干净净的初心,走了很远的路。

  四次支教,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山西运城到河北衡水,从福建安溪之西南到新疆布尔津。蔡秋全拿出自己的奖励学金给孩子们捐棉服、书包、文具,设立奖励学金,鼓励更多人奋进向前。从领着助学金到用自己的所得帮助别人,这种蜕变便是成长的意义。蔡秋全鼓励学生们,不断努力、奋进的最终目标不在于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人。

  至此,本次“丰羽课堂”励志教育巡讲活动圆满结束。未来,天大研支团还将继续聚焦学生需求,坚守育人初心,联动校内外资源,做三地七校的桥梁纽带;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育人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