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支教初体验:你的嘱托是我最大的责任

 

2017-09-26 08: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如果没有真正上手做这件事,就不能够真真切切体会这份工作。支教,这个词从未像现在这样有着千钧之重。总觉得支教就是去一个贫穷落后甚至没有一间完整校舍的山沟沟里,每个孩子都怀着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淳朴而自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山外面的世界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大山外的美好。支教和乡村老师这个词在自己曾经的设想里,都蒙上了一层山灰,在这层山灰之下,教学事务和班级管理被自己勾画的模糊不清。也正是这样,当我真正在这里待了一周的时间,我才明白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天真和无知。

  这里不是设想里的山沟沟,甚至校舍也是新的,有食堂有宿舍,还有音乐下课铃,甚至有多媒体设备可以让老师们用多媒体来上课。初来的一切都让我颠覆着自己臆想出来的“支教”。然而,慢慢的这个看起来很棒的学校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支教——或者说是老师这个职业。
  这个学校的小学部特别缺老师,而我们正好就分在小学部。

湖南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闵婕在课堂上。闵婕 供图

湖南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闵婕在课堂上。闵婕 供图

  第一次见识到一个班主任要带除了数学体育课以外所有的课、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经验之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第一次深切地从对面感受到家长们的殷切、第一次深切意识到留守儿童们课后学习的困难……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的这一声“老师”是如此的有分量。

  最开始我被分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惶恐、不安、害怕、拒绝、担心……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一想到自己即将面对初入学校的小朋友们,对规则可能毫无所知,仿佛一张白纸等待着小学老师的描绘,就更加害怕自己不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在他们这张白纸上描绘出很好的图画。报名初始,什么都不知道的我、懵懂的我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开始了代理班主任的时光。什么都去咨询、每一位老班主任都想加为好友、每一句其他班主任对于工作的聊天都想去听、每做一步都要思索再三……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气球,本来没有那么大却硬生生的吹成他们想要的大小,生怕自己一个没做好,就如同被钉子扎破的气球一样。但是想来想去自己真的只是一个气球,一个没有那么大本领的气球。带着这种心情,佯装镇定地处理报道、分班。面对无限的未知,很幸运遇到了两位愿意带我指点我的老师,还有其他几位同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有她们的帮忙让我这个气球多了些底气,也好过黑灯瞎火的乱做一气,也正是她们的讲述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并不仅仅要考虑教什么,而要考虑怎么教、怎么管理、怎么和家长相处。“老师”这个词语从这个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变得立体了起来。

  很幸运的是,经过学校调整,新老师代替了我成为了新的班主任,而我则是带三四年级的英语和经典诵读。开学报道两天转眼就结束,很快就要上课了。备课,成了我心中一个高高的坎。自己会不会误人子弟、自己会不会教的不好、同学们会听得懂这里吗、自己能不能够管理的好课堂……怀着这样的心情,上网搜集各种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课件,努力的去设身处地的想怎么才能让小朋友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于是第一次备课就整整备了近3个小时。怎么开场、怎么引入、怎么去带领他们互动、怎么防止他们在这个地方乱做一团、怎么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什么故事他们才会感兴趣、什么样的上课风格才会让同学们上的开心又能学到知识……备课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去想象这个课堂,想象一个老师,想象一堂自己喜欢的课。然而又害怕自己的想象会和现在的小学生有代沟,怀着兴奋激动和不安惶恐,迎来了我第一节课。

  出奇的顺利!讲的故事大家都很认真在听、让他们诵读的古诗也朗读的很认真,除了不太举手回答问题,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的配合,让我这个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新老师能够顺利的度过自己的心理难关。而也是这节课,让我感受到自己经验的缺乏和时间把控的缺陷,但也是这节课让我慢慢感受到了老师的责任和美好。

  台下学生的眼睛和报道时候家长的嘱托慢慢重合,每一只举起的小手、每一次提问的话语都在提醒着:“我是一名老师。”每一次想要批评他们不听话的话语、每一次故作严肃的呵斥、每一次佯装严厉的凝视都不停地拷问着自己:“这样做的老师真的合适吗?”每一次难以维持纪律的无奈、每一场哄堂大笑中的无措、每一次故作淡定的点名都无不叩问着自己:“你这样真的是个好老师吗?”

  于是,当我还依稀记得学生时代我心目中好老师的举止时,便让自己去模仿,努力让自己变得像个好老师,因为在无数次的“每一次”中,我不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也不再是一个研究生,只是一名人民教师,一名为家长为学生所期待的老师。(湖南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 闵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