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要改变“放牛班”的娃娃有些难

 

2016-12-30 10:1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我所带的五年级,是大石小学出了名的“放牛班”。他们的班主任雷老师时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被这群孩子害死了!”他将这一切归咎于这群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学前教育的确很重要,因为那是一个过渡期,令儿童渐渐接受和领悟学生这个身份。但,我想,学前教育的缺失也许并非就会是一个重大而不可挽回的失误。亡羊即补牢,勤力能补拙。

  我本着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带着满腔热情去迎接五年级孩子们带给我的挑战。我心心念念所想,都是我们志愿服务的口号:用一年不长不短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起初,我觉得这群孩子虽然顽皮,却还是很聪明的,有一种天真又单纯的伶俐。“老师啊老师”“为什么呀为什么”……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天马行空、不着边界的想象,也总有无底洞般的好奇心。只是这样的“聪明”大概只能称为“小聪明”,仅仅用来表现自我或是与大人斗智斗勇,却没能在学习上展现,或者说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其运用到学习中去——这群孩子似乎喜欢并渴望一切课本以外的知识,但好像就是不愿从课本中汲取养分。我一直试图努力地去引导和纠正他们,用了很多方法……

  然而最终,我觉得,我可能还是失败了。

  10月30日的晚上,有雨,山间的夜风凌冽,料峭的寒意在一通家长的来电之后更甚之。班上一个优等生的父亲致电给我,说考查女儿的词语意思后结果差强人意,女儿强辩是因为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跳着讲课”的原因,特向我求证。我解释说,借着长征胜利80周年的契机,我的确提前讲了第八单元的《七律·长征》一课,但其他课文依旧是有序讲授的;同时,我布置过作业让学生查新学生词的意思、摘抄并记忆。学生的父亲却认为,女儿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了“抄写”层面,毫不委婉地说:“我觉得她好像并没有学到什么。”似乎这是我的过错。那一刹那,我不知所措,无言以对。如此毫无防备,我终不免“玻璃心”:先前所有的用心和努力在学生家长这一句也许无心的话面前,仿佛都成了过眼烟云,烟消云散。

  来到百里杜鹃已有三月,支教两月有余,我最初的热情就这样被平日的琐碎和偶尔迸发的无力感渐渐消磨。深深的无力感,就像竭尽了全身的气力出拳,却打在了一团蓬松的棉花上,连带着自己陷了进去;深深的无助感,我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甚至开始怀疑:是我真的不会教吗?

  学生拼音、字词的基础不好,我就从头来教拼音,强制他们说普通话,反反复复地听写字词,我教他们通过部首猜字意,给他们讲汉字的故事。

  学生字写不好,我在黑板上画田字格,照着田英章的正楷一笔一划写给他们看,教他们字的结构。

  学生不懂词意,我教他们查词典,一字一字给他们解释,我为他们总结各式各样的四字词语:AABB式的,ABAC式的,与数字有关的,与动物有关的……

  学生背诵总出错,我每天上课前就让他们复习背诵,新学的必背篇章也是让他们一个一个人来背给我听。

  学生句式变化的题目总做不对,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给他们讲答题方法:缩句和扩句,直述句和转述句,陈述句和反问句,“被”字句和“把”字句,运用连接词,修改病句,还有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造句……

  学生不会做阅读题,我教他们在原文中找答案,教我多年积攒下来的做题技巧;他们不会写作文,我教他们列提纲,为他们诵读美文;他们总忘了课文的重要内容,我就费尽心思地手抄复习卷发给他们做……

  我甚至为了《泊船瓜洲》中一个“间”字的读音去浏览期刊文献,寻找权威的朗诵录音,深怕教错了学生。

  瞧啊,我都快用尽了我的“洪荒之力”!

  可在老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教授抑或学习,不该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啊?

  10月31日下午,阴冷的深秋,总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意味。我照例在放学后多留学生一小时辅导家庭作业,我也时常将这一小时用来给他们听写。反反复复地听写与校正,已不下五六次,然而这一次的结果仍旧惨不忍睹。那还仅仅只是第一单元三分之一的词语——我望着黑板上连篇的错字,看看那些屈指可数的正确的词语,终于忍不住反诘:“到底要我怎么教,你们才会记住?”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温吞而好脾气的人。我急而躁,我总想快快看到他们进步和成长,看到我的倾力付出传来回音。经我一问,平日里素来七嘴八舌、沸反盈天的班级陷入了少有的沉默,却也只是沉默——我的这群学生啊,还未学会在沉默中反思。他们只是一时卖乖来消磨我的脾气。过了今天,到了明天,他们依旧如故:不会写的字还是不会写,懒得答的题依然懒得答……不勤奋的仍旧不勤奋,日复一日,日子总会这样过去。

  我终于明白,无论我灌输再多,他们不接受也无济于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给了“渔”也给了“鱼”,而他们却拒之不纳。所以,不是他们学不好,是不好好学。抑或说,是他们少了学习的动力。由此,“放牛班”之说,也并非无理。

  于我这群学生而言,上课听讲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却仅仅是知识从左耳穿过右耳的愉悦;而真正接收知识则是一种折磨,让他们消化不良、浑身抗拒。更可怕的是,这群孩子软硬不吃、刀枪不入。恁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恁我金刚怒目、疾言厉色,亦不过向我反复表明一个现实:世间真有不惧师长的学生,一如世间尚存在毫不关心子女教育与未来的父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