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14: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老师,你什么时候放假啊?你放假了会回来么?”早上醒来看到之前支教时带过的一个学生发来的消息,我不禁沉思良久。依旧记得,今年一月份寒假期间,自己支教所带的班里也有学生发信息问我:“老师,开学了你是不是就会回来?”
不同的问题之间,隔着的却是近一年的光景。那时,我还是一名支教老师,而今,我又做回了一名学生。当初在贵州毕节大石希望小学支教时所带的六年级孩子现在也已全部进入初中开始自己另一个阶段的学习,这于我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而每每想起他们,我也总是思绪万千,回首一年支教行,更是回忆满满。
支教情起
2015年7月26日,伴随着火车“轰隆轰隆……”的启动声,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行。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作为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跨越了1600多公里的里程后,我也就这样踏上了贵州那片热情满满的土地,从此,贵州的那片深山便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我最深切挂念的孩子们。
印象中,贵州大山里的夜,宁静而又清爽,入秋以后甚至就有些冷了,那时我常常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也可以静静地思考。每当想到当地的村民孩子,想着还有做不完的事,心中总是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温暖,而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支教,并不是因为感到迷茫,而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那份心意。日子虽然过得很平淡,但我却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松懈、不容疏忽的,尤其是跟孩子们有关的事情,深怕稍有不慎造成的后果就会给我一个迎头痛击,赠我一个别样的“印象深刻”。毕竟,网上那些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在我脑海中还是久久未去。而在我支教的学校中,更是有很多留守儿童。我深知,这样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而自己,也须承担起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
支教的过程中,我曾看到学生面对家里的贫困状况依然有着坚持学业的勇气和向往;也曾看见学生得到新书包新课本时眼里的喜悦和那种渴求知识的目光……那个时候我好像更加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来支教。正是因为有人需要我们。
相处缘深
记得刚带六年级语文时,我让学生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其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家那时候有十几头牛,幸运的是我偶然发现了一座山,山上的草很茂盛,看起来都没有人来过,于是我就每天在这座山上放那些牛,把它们都养得肥肥的……”令我更惊讶的是,班里竟不止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提到了“养牛”这个问题。当时看完他们的作文,我并未对他们的想象提出任何的质疑和评论。只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有意识地给他们讲一些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给他们看一些视频,就是希望他们多了解些东西,想让他们知道这座大山外还有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临近期末,我又让他们写了“十年后的我”这个作文题目,虽然还是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提到了养牛,但这次我却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内容和想象,这让我很是欣慰。当然,我知道,理论毕竟还是理论,实践的效果或许更让人深刻。
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又策划了一次“黔西北留守儿童贵阳行”活动,在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的帮助下,我们五名支教老师带着十二名学生去了贵阳,想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在学校里,即使是六年级也有很多人连最近的县城都没有去过。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孩子们对城市的种种好奇和向往,但最触动我的却是回来的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坐在车里,六年级的一名学生跟我谈起上大学的问题,问我“上了大学是不是就可以去更大的城市里看看了?”“上大学是不是要交很多学费?”“有没有可以自己赚生活费的方法”……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新的期望。即使是班主任,也单独聊过很多次,以前却从未听她跟我提过跟大学有关的问题,我猜想,大概是因为那次贵阳行让她近距离接触到了大学、体验了大学生活的缘故吧。